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37页
    2.1 父母教养方式第13-19页
        2.1.1 父母教养方式概念的界定第13-16页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第16-17页
        2.1.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2.2 人格第19-26页
        2.2.1 人格的概念第19页
        2.2.2 人格的特质理论第19-22页
        2.2.3 人格特质的测量第22-25页
        2.2.4 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第25-26页
    2.3 自我妨碍的概念与界定第26-32页
        2.3.1 自我妨碍的概念第26-27页
        2.3.2 自我妨碍的表现第27-28页
        2.3.3 自我妨碍策略的种类第28-29页
        2.3.4 自我妨碍的测量第29-30页
        2.3.5 大学生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第30-32页
    2.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第32-37页
        2.4.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第32-33页
        2.4.2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第33-34页
        2.4.3 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第34-35页
        2.4.4 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第35-37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37-41页
    3.1 研究的假设第37页
    3.2 研究方法第37-41页
        3.2.1 研究对象与施测方法第37-38页
        3.2.2 研究工具第38-39页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9-41页
第4章 研究结果第41-59页
    4.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第41-45页
        4.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第41-42页
        4.1.2 大学生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第42-44页
        4.1.3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第44-45页
    4.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第45-47页
        4.2.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第45页
        4.2.2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第45-46页
        4.2.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第46-47页
    4.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回归分析第47-52页
        4.3.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回归分析第47-48页
        4.3.2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回归分析第48页
        4.3.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回归分析第48-50页
        4.3.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多元回归分析第50-52页
    4.4 中介效应检验第52-59页
第5章 分析与讨论第59-69页
    5.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人口学变量分析第59-60页
        5.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9-60页
    5.2 大学生人格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0-61页
        5.2.1 大学生人格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第60页
        5.2.2 大学生人格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第60页
        5.2.3 大学生人格在学科类别上的差异分析第60-61页
    5.3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61-62页
        5.3.1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第61页
        5.3.2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第61页
        5.3.3 大学生自我妨碍在学科类别上的差异分析第61-62页
    5.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分析第62-64页
        5.4.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相关分析第62页
        5.4.2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分析第62-63页
        5.4.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相关分析第63-64页
    5.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回归关系分析第64-66页
        5.5.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回归关系分析第64页
        5.5.2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回归关系分析第64-65页
        5.5.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回归关系分析第65-66页
        5.5.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自我妨碍的多元回归分析第66页
    5.6 大学生人格各因子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第66-69页
第6章 结论第69-72页
    6.1 研究的结论第69页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9-70页
    6.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第70页
    6.4 父母教养方式的建议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附录第83-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形式到生命:康德与史怀泽伦理学中敬畏思想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明清时期天台山寺观与地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