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高压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接地网电位差干扰信号滤波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暂态过电压第10-11页
        1.2.2 接地网电位差干扰信号耦合路径第11-12页
        1.2.3 应对接地网电位差干扰的算法第12-13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第13-15页
第二章 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特性分析第15-27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隔离开关操作干扰信号产生机理第15-16页
        2.2.1 隔离开关合闸操作第15-16页
        2.2.2 隔离开关分闸操作第16页
    2.3 隔离开关操作模型第16-24页
        2.3.1 EMTP建模原理第16-18页
        2.3.2 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模型第18-21页
        2.3.3 仿真模型结果分析第21-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7页
第三章 接地网电位差干扰信号耦合路径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二次电缆干扰耦合路径第27-28页
    3.3 接地网电位差产生机理第28-31页
        3.3.1 接地网电位差计算原理第28-29页
        3.3.2 接地网电位差模型第29-31页
        3.3.3 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接地网电位差第31页
    3.4 二次电缆多导体传输线模型第31-34页
        3.4.1 多导体传输线求解方法第31-33页
        3.4.2 多导体传输线仿真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四章 应对接地网电位差干扰的算法研究第37-47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应对接地网电位差干扰的算法原理第37-41页
        4.2.1 正常采样值第37-38页
        4.2.2 启动元件第38页
        4.2.3 判定元件第38-39页
        4.2.4 滤波算法第39-41页
    4.3 仿真分析第41-46页
        4.3.1 启动元件和判定元件阈值选择第41-42页
        4.3.2 小波基和分解层数的选择第42-44页
        4.3.3 数据窗长度第44页
        4.3.4 不同滤波算法效果对比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实验验证第47-61页
    5.1 引言第47页
    5.2 实地测量第47-52页
        5.2.1 测量系统第47-48页
        5.2.2 测量内容第48-49页
        5.2.3 干扰信号特性第49-52页
    5.3 仿真系统搭建第52-56页
        5.3.1 系统框架第52页
        5.3.2 硬件部分第52-55页
        5.3.3 上位机部分第55-56页
    5.4 实验验证第56-59页
        5.4.1 算法流程第56-57页
        5.4.2 系统调试第57-58页
        5.4.3 实验验证第58-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总结第61-62页
    6.2 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00V高压LDMOS器件热载流子退化机理及寿命模型研究
下一篇:用于GaN驱动芯片的电平移位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