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土动力学与振动地基论文

考虑接触特性影响的桩-土-上部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数值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理论研究法第13-14页
        1.3.2 试验研究法第14页
    1.4 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第14-17页
        1.4.1 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14-15页
        1.4.2 接触面的本构模型研究第15-16页
        1.4.3 接触面数值模拟研究第16-17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接触理论及ABAQUS子程序二次开发第19-31页
    2.1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第19-22页
        2.1.1 接触问题数值解法第19-20页
        2.1.2 ABAQUS中的接触理论第20-22页
    2.2 ABAQUS子程序二次开发第22-28页
        2.2.1 Fric子程序接口和运算流程第22-23页
        2.2.2 Fric子程序语法第23-24页
        2.2.3 接触面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的实现第24-28页
    2.3 接触面本构模型验证第28-30页
        2.3.1 长期剪切试验验证第28-29页
        2.3.2 切向滑移试验验证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桩-土-上部结构动力分析理论及建模第31-46页
    3.1 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1-33页
        3.1.1 动力方程计算方法第31-32页
        3.1.2 动力方程中阻尼的计算第32-33页
    3.2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33-37页
        3.2.1 土的本构模型第33-35页
        3.2.2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35-37页
    3.3 桩-土-上部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第37-41页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3.2 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地震动输入第39-41页
    3.4 桩-土-上部结构模态分析第41-45页
        3.4.1 结构体系的频率与周期分析第41-42页
        3.4.2 结构体系的振型分析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接触特性对桩-土-结构耦合体系动力影响分析第46-61页
    4.1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第46-47页
    4.2 接触特性对桩基础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第47-55页
        4.2.1 土体的加速度及位移反应分析第48-53页
        4.2.2 桩身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分析第53-55页
    4.3 接触特性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第55-60页
        4.3.1 最大水平位移响应分析第55-57页
        4.3.2 层间位移角分析第57-58页
        4.3.3 各层框架柱峰值弯矩和层间剪力分析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复杂给水管网分区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UAS30混合臂式高空作业车力学性能分析及下车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