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单晶硅纳米切削中微结构演变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单晶硅纳米切削过程中微结构演变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单晶硅纳米切削表面完整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14-15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的构建以及微结构识别方法的选择第17-29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分子动力学仿真方法第18-21页
        2.2.1 分子动力学仿真基本原理及软件介绍第18-19页
        2.2.2 分子动力学理论基础第19-21页
    2.3 单晶硅纳米切削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构建第21-24页
        2.3.1 仿真程序流程的设计第22页
        2.3.2 分子动力学模型建立第22-23页
        2.3.3 原子间势函数的选取第23-24页
        2.3.4 原子位置积分算法及时间步长选取第24页
    2.4 微结构识别方法及可视化软件第24-28页
        2.4.1 微结构识别方法第24-28页
        2.4.2 OVITO可视化软件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塑性去除模式下单晶硅微结构演变规律及加工表面完整性分析第29-53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塑性去除模式下单晶硅纳米切削过程分析第29-32页
        3.2.1 模拟切削参数设定第29-30页
        3.2.2 材料去除及表面形成过程分析第30-31页
        3.2.3 切削过程中势能分析第31-32页
    3.3 变质层微结构的分布及演变过程分析第32-35页
        3.3.1 变质层微结构的分布第32-33页
        3.3.2 微结构研究区域的选定以及演变过程分析第33-35页
    3.4 切削参数对微结构演变的影响第35-43页
        3.4.1 切削厚度的影响第35-39页
        3.4.2 切削速度的影响第39-43页
    3.5 微结构演变对已加工表面完整性影响的分析第43-51页
        3.5.1 微结构演变对变质层深度的影响第43-46页
        3.5.2 微结构演变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46-49页
        3.5.3 表面粗糙度实验验证第49-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脆性去除模式下单晶硅微结构演变规律及加工表面完整性分析第53-70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脆性去除模式下单晶硅切削过程分析第53-59页
        4.2.1 模拟切削参数设定第53-54页
        4.2.2 脆性去除模式验证第54-58页
        4.2.3 脆性去除模式下材料去除及表面形成过程分析第58-59页
        4.2.4 材料去除过程中势能分析第59页
    4.3 脆性去除过程中微结构演变分析第59-65页
        4.3.1 脆性去除过程中的相变分析第60-62页
        4.3.2 脆性去除过程中的位错分析第62-65页
    4.4 微结构演变对已加工表面完整性影响的分析第65-69页
        4.4.1 微结构演变对变质层深度的影响第65-67页
        4.4.2 微结构演变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聚丙烯酰胺微球的核酸分子等温扩增检测
下一篇:二硫化钼/镍二磷电化学析氢性能及摩擦增效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