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化解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1.4.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25-35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2.1.1 地方政府债务界定 | 第25页 |
2.1.2 地方政府债务分类 | 第25-26页 |
2.1.3 地方政府债务特征 | 第26-27页 |
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化解的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2.2.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7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7-28页 |
2.2.3 “官僚最大化”理论 | 第28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原因 | 第29-32页 |
2.3.1 体制因素 | 第29页 |
2.3.2 土地财政原因 | 第29-30页 |
2.3.3 官员考核机制 | 第30-31页 |
2.3.4 “委托——代理”道德风险 | 第31页 |
2.3.5 权责分离导致债务风险产生 | 第31-32页 |
2.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 第32-35页 |
2.4.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负面影响 | 第32-33页 |
2.4.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紧迫性 | 第33-35页 |
第3章 广饶县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35-45页 |
3.1 广饶县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 第35-38页 |
3.1.1 债务规模 | 第35-36页 |
3.1.2 债务结构 | 第36-37页 |
3.1.3 债务管理情况 | 第37-38页 |
3.2 广饶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 第38-41页 |
3.2.1 政府债务对广饶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38-39页 |
3.2.2 广饶县政府债务风险与现状 | 第39-41页 |
3.3 广饶县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机制评价 | 第41-45页 |
3.3.1 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做法 | 第41-42页 |
3.3.2 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 第42-43页 |
3.3.3 债务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有待完善 | 第43-45页 |
第4章 广饶县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范与改善对策 | 第45-51页 |
4.1 其他地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经验及启示 | 第45-47页 |
4.1.1 浙江省对债务风险防范的做法 | 第45-46页 |
4.1.2 上海市对债务风险防范的做法 | 第46页 |
4.1.3 江苏省对债务风险防范的做法 | 第46页 |
4.1.4 厦门市对债务风险防范的做法 | 第46-47页 |
4.2 广饶县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分析 | 第47-51页 |
4.2.1 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审议监督机制 | 第47页 |
4.2.2 建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 第47-49页 |
4.2.3 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行 | 第49页 |
4.2.4 规范债务举借偿还机制 | 第49-50页 |
4.2.5 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 第50页 |
4.2.6 完善官员考核问责机制 | 第50-51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5.2.1 本文的不足 | 第52页 |
5.2.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