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光电化学催化分解水概述 | 第9-16页 |
1.2.1 光电化学催化分解水简介 | 第9页 |
1.2.2 光电化学分解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2.3 光阳极光电化学分解水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1.2.4 光阴极光电化学分解水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5 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选题思路 | 第16-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表征方法 | 第18-23页 |
2.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18-19页 |
2.2 实验仪器和测试仪器 | 第19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19-23页 |
2.3.1 形貌、结构、成分和光学表征 | 第19-21页 |
2.3.2 PEC计算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结合体相和表相改性策略协同提高Fe_2O_3光阳极的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研究 | 第23-38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Fe_2O_3光阳极的制备 | 第24-26页 |
3.2.1 基底预处理 | 第24-25页 |
3.2.2 Fe_2O_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 | 第25页 |
3.2.3 Ti掺杂的Fe_2O_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 | 第25页 |
3.2.4 光电辅助沉积FeOOH电催化剂 | 第25页 |
3.2.5 光电化学测试 | 第25-26页 |
3.2.6 电化学阻抗测试和莫特-肖特基测试 | 第26页 |
3.3 Fe_2O_3光阳极的结构和成分表征 | 第26-30页 |
3.4 Fe_2O_3光阳极的PEC分解水性能研究 | 第30-34页 |
3.5 Fe_2O_3光阳极的电化学性能探讨及其机理探讨 | 第34-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高催化活性的Cu_2O光阴极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分解水中的性能研究 | 第38-45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Cu_2O光阴极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1 基底预处理 | 第39页 |
4.2.2 电沉积Cu_2O | 第39页 |
4.2.3 原子层沉积(ALD) | 第39页 |
4.2.4 光电化学测试 | 第39-40页 |
4.3 Cu_2O光阴极的结构和成分表征 | 第40-42页 |
4.4 Cu_2O光阴极的PEC分解水性能研究 | 第42-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总结 | 第45-46页 |
5.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