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

秸秆打捆燃料清洁燃烧设备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致谢第3-9页
摘要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和利用情况第10-12页
    1.3 农作物秸秆打捆资源现状第12-14页
        1.3.1 农作物秸秆打捆机械情况第12-13页
        1.3.2 农作物秸秆打捆资源情况第13-14页
    1.4 秸秆捆烧技术及设备研究现状第14-20页
        1.4.1 生物质打捆燃烧技术第14-15页
        1.4.2 国外生物质捆烧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4.3 国内生物质捆烧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 生物质层燃锅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20-25页
        1.5.1 生物质床层燃烧模型第21-24页
        1.5.2 生物质炉膛燃烧模型第24-25页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5-27页
        1.6.1 研究内容第25页
        1.6.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2章 秸秆打捆燃料燃烧特性和影响因素第27-47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实验原料和方法第27-32页
        2.2.1 实验原料第27页
        2.2.2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27-32页
    2.3 结果分析第32-46页
        2.3.1 TG-DTG曲线分析第32-33页
        2.3.2 秸秆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第33-34页
        2.3.3 秸秆打捆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第34-37页
        2.3.4 秸秆打捆燃烧过程中燃料质量的变化第37-38页
        2.3.5 秸秆打捆燃烧过程中烟气的变化第38页
        2.3.6 一次风风量对秸秆打捆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第38-44页
        2.3.7 秸秆种类对打捆燃烧的影响第44-45页
        2.3.8 秸秆打捆燃料燃烧的动力学特性第45-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秸秆捆烧设备的设计第47-64页
    3.1 前言第47页
    3.2 秸秆捆烧设备设计指导思想第47页
    3.3 秸秆捆烧锅炉的设计计算第47-51页
        3.3.1 燃料的选取第47-48页
        3.3.2 秸秆捆烧锅炉的热力计算第48-51页
    3.4 炉排的设计第51-55页
        3.4.1 炉排形式的选取第51-54页
        3.4.2 炉排的倾角设计第54页
        3.4.3 炉排的尺寸设计计算第54-55页
    3.5 炉膛的设计第55页
    3.6 燃烬室的设计第55页
    3.7 炉拱的设计第55-57页
        3.7.1 炉拱的设计方法第56页
        3.7.2 炉拱的动量设计法第56-57页
    3.8 配风设计第57-58页
    3.9 传热计算第58-61页
        3.9.1 炉膛传热计算第58-60页
        3.9.2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第60-61页
    3.10 烟气净化除尘系统设计第61-62页
    3.11 秸秆捆烧设备结构的总体设计第62-63页
    3.12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秸秆捆烧锅炉的数值模型第64-71页
    4.1 前言第64页
    4.2 床层模型第64-69页
        4.2.1 模型假设第64-65页
        4.2.2 气相控制方程第65-66页
        4.2.3 固相控制方程第66页
        4.2.4 秸秆打捆燃料内部物理化学反应模型第66-69页
    4.3 炉膛气相燃烧的控制方程第69-70页
    4.4 床层和炉膛的耦合第70页
    4.5 湍流模型和辐射传热模型第70页
    4.6 数值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第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秸秆捆烧锅炉的数值优化设计第71-87页
    5.1 前言第71页
    5.2 炉拱确定第71-79页
        5.2.1 前拱倾角对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分析第71-73页
        5.2.2 后拱倾角对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分析第73-74页
        5.2.3 后拱覆盖长度对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分析第74-76页
        5.2.4 前后拱的确定第76-79页
    5.3 配风的优化选择第79-85页
        5.3.1 一次风配风方式对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分析第79-80页
        5.3.2 推迟配风的风量分配第80-82页
        5.3.3 二次风布置对炉内燃烧影响的数值分析第82-85页
        5.3.4 配风方式及风量配比的确定第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6章 秸秆捆烧锅炉运行试验第87-90页
    6.1 前言第87页
    6.2 试验仪器、设备及试验材料第87页
    6.3 试验结果第87-89页
    6.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7章 结论、创新和展望第90-93页
    7.1 主要结论第90-91页
    7.2 创新点第91-92页
    7.3 研究工作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0页
ABSTRACT第100-101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淮南部冬小麦缩差增效技术途径及生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强度钢轨钢成分设计及组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