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树村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乡村旅游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游客满意度国外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1.2.4 游客满意度国内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2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1.5.1 期望差异理论 | 第24页 |
1.5.2 重要性—绩效显著分析(IPA) | 第24-25页 |
1.5.3 平等理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 第26-28页 |
2.1 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 第26-27页 |
2.1.1 大梨树村自然禀赋及文化优势 | 第26页 |
2.1.2 整体布局发展成效显著 | 第26-27页 |
2.1.3 发展机遇 | 第27页 |
2.2 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发展成就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大梨树村乡村旅游游客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8-34页 |
3.1 游客基本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3.1.1 男女性别比例情况 | 第28页 |
3.1.2 年龄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3.1.3 受教育水平 | 第29页 |
3.1.4 职业情况 | 第29-30页 |
3.1.5 收入情况 | 第30页 |
3.2 游客出游的特征 | 第30-33页 |
3.2.1 大梨树村旅游次数情况 | 第30页 |
3.2.2 游客停留时间情况 | 第30-31页 |
3.2.3 游客出游同伴情况 | 第31页 |
3.2.4 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3.2.5 出行的交通方式分布情况 | 第32页 |
3.2.6 出游动机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3.3 游客对大梨树村乡村旅游整体满意度分析 | 第33-34页 |
3.3.1 整体满意度感知评价 | 第33页 |
3.3.2 推荐意愿情况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大梨树村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4.1 变量选择 | 第34页 |
4.2 模型的设计 | 第34-36页 |
4.2.1 模型概述 | 第34-35页 |
4.2.2 模型变量的解释 | 第35页 |
4.2.3 模型假设 | 第35-36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4.3.1 信度检验 | 第36页 |
4.3.2 因子分析 | 第36-38页 |
4.3.3 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4.3.4 IPA分析 | 第40-4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发展对策 | 第43-48页 |
5.1 游客主观因素研究结论及对策 | 第43-44页 |
5.1.1 游客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 | 第43页 |
5.1.2 出游特征方面 | 第43-44页 |
5.2 大梨树客观因素分析结论及发展对策 | 第44-46页 |
5.2.1 餐饮因素方面 | 第44页 |
5.2.2 住宿因素方面 | 第44-45页 |
5.2.3 交通因素方面 | 第45页 |
5.2.4 景观因素方面 | 第45-46页 |
5.2.5 购物因素方面 | 第46页 |
5.2.6 娱乐因素方面 | 第46页 |
5.3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