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1 玩忽职守罪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12-22页 |
1.1 我国玩忽职守罪的立法现状 | 第12-13页 |
1.1.1 我国1979年刑法的立法规定 | 第12页 |
1.1.2 我国1987年最高检公布的《若干意见》 | 第12页 |
1.1.3 我国1997年刑法的立法规定 | 第12-13页 |
1.2 玩忽职守罪立法的结构性缺陷 | 第13-15页 |
1.2.1 分则体系排列次序不宜 | 第13页 |
1.2.2 条文设置不合理 | 第13-14页 |
1.2.3 采用简单罪状模式不妥 | 第14页 |
1.2.4 特殊条款设置不当 | 第14-15页 |
1.3 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方面的缺陷 | 第15-19页 |
1.3.1 主体范围界定不合适 | 第15-16页 |
1.3.2 主观罪过形式规定不明确 | 第16-17页 |
1.3.3 “重大损失”的外延界定不妥 | 第17-18页 |
1.3.4 规定“徇私舞弊”引起的歧义 | 第18-19页 |
1.4 玩忽职守罪法定刑配置方面的缺陷 | 第19-22页 |
1.4.1 法定刑种类单一 | 第19页 |
1.4.2 未体现出过失与故意犯罪的刑罚区别 | 第19-20页 |
1.4.3 有悖业务过失重于普通过失的原则 | 第20-21页 |
1.4.4 相关条款刑罚配置不协调 | 第21页 |
1.4.5 法定刑档次规定相分离 | 第21-22页 |
2 对域外玩忽职守犯罪立法的考察与借鉴 | 第22-30页 |
2.1 对域外立法的考察 | 第22-25页 |
2.1.1 亚洲一些国家立法的考察 | 第22-23页 |
2.1.1.1 泰国 | 第22-23页 |
2.1.1.2 日本 | 第23页 |
2.1.2 欧美一些国家立法的考察 | 第23-25页 |
2.1.2.1 俄罗斯 | 第23-24页 |
2.1.2.2 西班牙 | 第24页 |
2.1.2.3 意大利 | 第24-25页 |
2.1.2.4 北欧国家 | 第25页 |
2.2 对域外立法的借鉴 | 第25-30页 |
2.2.1 立法模式 | 第25-27页 |
2.2.2 构成要件 | 第27-28页 |
2.2.3 法定刑配置 | 第28-30页 |
3 我国玩忽职守罪立法完善的具体建议 | 第30-39页 |
3.1 玩忽职守罪在结构上的完善 | 第30-31页 |
3.1.1 调整渎职罪在分则体系中的顺序 | 第30页 |
3.1.2 应该分条立法 | 第30页 |
3.1.3 调整特殊条款 | 第30-31页 |
3.2 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的完善 | 第31-35页 |
3.2.1 扩大主体范围 | 第31-32页 |
3.2.2 明确罪过形式 | 第32-34页 |
3.2.3 详尽描述客观行为 | 第34页 |
3.2.4 调整本罪的危害结果 | 第34-35页 |
3.3 玩忽职守罪法定刑配置的完善 | 第35-39页 |
3.3.1 法定刑刑种的优化 | 第35-37页 |
3.3.1.1 增设罚金刑 | 第35-36页 |
3.3.1.2 增设资格刑 | 第36页 |
3.3.1.3 增设社会服务刑 | 第36-37页 |
3.3.2 法定刑幅度的改良 | 第37-39页 |
3.3.2.1 提高本罪的法定刑 | 第37-38页 |
3.3.2.2 协调相关条款间法定刑配置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