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中国50百分位男性人体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人体有限元建模第10-11页
        1.2.2 人体几何尺寸对乘员动态响应的影响第11-12页
        1.2.3 人体损伤评价指标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中国50百分位男性人体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5-27页
    2.1 缩放方法与流程第15-17页
        2.1.1 缩放方法第15-16页
        2.1.2 缩放流程第16-17页
    2.2 人体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7-26页
        2.2.1 尺寸获取与缩放因子计算第17-21页
        2.2.2 人体有限元模型各区域缩放第21-24页
        2.2.3 尺寸误差分析及网格质量检查第24-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THUMS人体有限元模型颈部损伤评价指标建立第27-36页
    3.1 SUFEHNM头颈模型颈部介绍第27-32页
        3.1.1 SUFEHNM头颈模型颈部网格第27-28页
        3.1.2 SUFEHNM头颈模型颈部损伤评价方法第28-32页
    3.2 THUMS模型颈部损伤评价指标建立第32-35页
        3.2.1 SUFEHNM头颈模型颈部与THUMS模型颈部差异分析第32-33页
        3.2.2 THUMS模型头颈连接处力与力矩数据导出第33-34页
        3.2.3 程序编写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中西方50百分位男性动态响应差异分析第36-65页
    4.1 仿真分析平台搭建第36-47页
        4.1.1 人体姿态及车内环境确定第36-38页
        4.1.2 人体有限元模型姿态调整第38-42页
        4.1.3 座椅位置及姿态调整第42-44页
        4.1.4 座椅挤压、方向盘位置调节及安全带缠绕第44-47页
    4.2 动态响应差异分析第47-64页
        4.2.1 Dynasaur软件介绍第47-48页
        4.2.2 头部损伤差异第48-49页
        4.2.3 胸部损伤差异第49-51页
        4.2.4 四肢损伤差异第51-56页
        4.2.5 器官损伤差异第56-59页
        4.2.6 韧带损伤差异第59-63页
        4.2.7 颈部损伤差异第63-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2页
附录A 颈部损伤评价指标代码第72-7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T System的汽车电控单元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