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新场须家河组须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6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5-17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2.3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9-23页 |
2.3.1 沉积体系 | 第19-20页 |
2.3.2 沉积砂体展布 | 第20-23页 |
第3章 工区须五段致密砂岩储层岩性与物性特征 | 第23-38页 |
3.1 岩石学特征 | 第23-32页 |
3.1.1 砂岩类型 | 第23-25页 |
3.1.2 岩石碎屑组份特征 | 第25-28页 |
3.1.3 填隙物组分及特征 | 第28-30页 |
3.1.4 碎屑结构及成分成熟度 | 第30-32页 |
3.2 物性特征 | 第32-38页 |
3.2.1 主要孔隙类型 | 第32-34页 |
3.2.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34-38页 |
第4章 工区须五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第38-64页 |
4.1 成岩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 第38-46页 |
4.1.1 机械压实作用 | 第38-39页 |
4.1.2 胶结作用 | 第39-44页 |
4.1.3 溶蚀作用 | 第44-45页 |
4.1.4 交代作用 | 第45-46页 |
4.2 成岩阶段划分 | 第46-47页 |
4.3 成岩相特征 | 第47-64页 |
4.3.1 成岩相划分标准 | 第47-57页 |
4.3.2 成岩相综合解释模版 | 第57-58页 |
4.3.3 成岩相分布特征 | 第58-64页 |
第5章 工区致密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及综合评价 | 第64-81页 |
5.1 沉积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64-67页 |
5.1.1 岩性对储层的控制 | 第64-66页 |
5.1.2 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 | 第66-67页 |
5.2 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67-73页 |
5.2.1 压实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 第67-68页 |
5.2.2 胶结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 第68-69页 |
5.2.3 溶蚀作用对储层控制 | 第69页 |
5.2.4 各成岩相储层物性特征 | 第69-73页 |
5.3 储层致密化分析 | 第73-77页 |
5.4 储层综合评价 | 第77-81页 |
5.4.1 储层评价标准 | 第77页 |
5.4.2 工区储层分类与评价结果 | 第77-8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