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金龙2油田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题目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6 论文研究工作量 | 第13-14页 |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1页 |
2.1 工区地理位置 | 第16-17页 |
2.2 区域构造概况 | 第17-21页 |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1-29页 |
3.1 地层发育概况 | 第21-22页 |
3.2 地层发育模式 | 第22-25页 |
3.3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25-29页 |
第4章 沉积相 | 第29-49页 |
4.1 相标志 | 第29-35页 |
4.1.1 岩石学标志 | 第29-30页 |
4.1.2 粒度分布标志 | 第30-32页 |
4.1.3 沉积构造标志 | 第32页 |
4.1.4 测井响应标志 | 第32-34页 |
4.1.5 各层段相标志综合分析 | 第34-35页 |
4.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35-37页 |
4.2.1 沉积相划分 | 第35-36页 |
4.2.2 沉积相特征 | 第36-37页 |
4.3 物源分析 | 第37-43页 |
4.3.1 古地貌恢复 | 第38-39页 |
4.3.2 砂体厚度展布 | 第39-41页 |
4.3.3 重矿物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4.4 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 | 第43-49页 |
4.4.1 单井相分析 | 第43-44页 |
4.4.2 剖面相分析 | 第44-46页 |
4.4.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46-49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 | 第49-70页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9-55页 |
5.1.1 岩石类型 | 第49页 |
5.1.2 碎屑组分特征 | 第49-51页 |
5.1.3 填隙物特征 | 第51-53页 |
5.1.4 碎屑结构特征 | 第53-55页 |
5.2 储层成岩作用 | 第55-61页 |
5.2.1 压实作用 | 第56页 |
5.2.2 胶结作用 | 第56-58页 |
5.2.3 溶蚀作用 | 第58-59页 |
5.2.4 成岩作用阶段 | 第59-61页 |
5.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61-70页 |
5.3.1 储集空间类型 | 第61-63页 |
5.3.2 孔隙结构 | 第63-66页 |
5.3.3 孔渗关系 | 第66-67页 |
5.3.4 非均质性特征 | 第67-70页 |
第6章 储层分类评价 | 第70-76页 |
6.1 储层分类标准 | 第70-71页 |
6.2 储层评价结果 | 第71-7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