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4 文献回顾 | 第15-19页 |
1.4.1 关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15-17页 |
1.4.2 关于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回顾 | 第17-19页 |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2.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起与演进 | 第21-25页 |
2.1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演进历程 | 第21-23页 |
2.1.1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 | 第21页 |
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 第21-23页 |
2.1.3 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气象 | 第23页 |
2.2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 | 第23-25页 |
2.2.1 政治参与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第24页 |
2.2.2 政治参与冷漠性和盲目性并存 | 第24-25页 |
2.2.3 政治参与发展不平衡性突出 | 第25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5-29页 |
3.1 社区社会工作与公民基层民主选举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3.1.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5-27页 |
3.1.2 赋权理论 | 第27-28页 |
3.2 社区社会工作对公民基层民主选举影响的城乡异质性分析 | 第28页 |
3.3 社区社会工作、社会信任与公民基层民主选举 | 第28-29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4.1 数据样本 | 第29-30页 |
4.2 模型设定 | 第30-31页 |
4.3 变量定义 | 第31-36页 |
4.3.1 被解释变量:公民基层民主选举投票 | 第31页 |
4.3.2 解释变量:社区社会工作 | 第31-33页 |
4.3.3 调节变量:城乡差异 | 第33页 |
4.3.4 调节变量:社会信任 | 第33-35页 |
4.3.6 控制变量 | 第35-36页 |
5. 社区社会工作与公民基层民主选举投票关系分析 | 第36-68页 |
5.1 数据描述分析 | 第36-42页 |
5.1.1 当前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状况描述 | 第36-39页 |
5.1.2 当前我国公民基层民主选举投票现状分析 | 第39页 |
5.1.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9-42页 |
5.2 社区社会工作对公民基层民主选举投票影响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5.2.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2-44页 |
5.2.2 基本回归结果 | 第44-47页 |
5.3 社区社会工作对公民基层民主选举投票影响的城乡异质性检验 | 第47-50页 |
5.3.1 按照户籍划分的城乡异质性检验结果 | 第47-48页 |
5.3.2 按照居住地划分的城乡异质性检验结果 | 第48-50页 |
5.4 社会信任对社区社会工作与基层民主选举关系的影响 | 第50-58页 |
5.4.1 总体社会信任的影响 | 第50-53页 |
5.4.2 普遍信任的影响 | 第53-55页 |
5.4.3 特殊信任的影响 | 第55-58页 |
5.5 基本结果稳健性检验 | 第58-68页 |
5.5.1 更改社区社会工作衡量方法 | 第58-60页 |
5.5.2 更改样本总量的检验 | 第60-63页 |
5.5.3 更换模型的检验 | 第63-65页 |
5.5.4 内生性讨论 | 第65-68页 |
6.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