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1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8页 |
1.2 MicroRNA与植物的逆境响应 | 第8-10页 |
1.3 miR164和植物NAC家族转录因子 | 第10-11页 |
1.4 MicroRNASTTM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2 引言 | 第12-1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3-27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13-14页 |
3.1.1 植物材料的培养 | 第13页 |
3.1.2 试验载体与菌株 | 第13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3.1.4 培养基的配置 | 第13-1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14-20页 |
3.2.1 小麦基因组总RNA的提取 | 第14页 |
3.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14-15页 |
3.2.3 引物设计 | 第15-17页 |
3.2.4 定量分析 | 第17-18页 |
3.2.5 NAC基因序列的克隆 | 第18-20页 |
3.2.5.1 NAC基因的PCR扩增 | 第18页 |
3.2.5.2 纯化回收目的片段 | 第18-19页 |
3.2.5.3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转化 | 第19-20页 |
3.2.5.4 质粒提取 | 第20页 |
3.3 miR164基因生物学分析及基因合成 | 第20-21页 |
3.4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 | 第21-26页 |
3.4.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检测 | 第21-22页 |
3.4.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GV3101 | 第22-23页 |
3.4.3 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 | 第23-24页 |
3.4.4 转基因后代的PCR检测验证 | 第24-25页 |
3.4.5 STTM系的PCR检测验证 | 第25-26页 |
3.5 STTM系幼苗的逆境胁迫处理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4.1 小麦NAC家族基因的亲缘关系分析 | 第27页 |
4.2 NAC基因的克隆与miR164基因的合成 | 第27-29页 |
4.2.1 小麦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4.2.2 NAC基因的克隆 | 第28页 |
4.2.3 miR164基因的合成及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4.3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 第29-35页 |
4.3.1 miR16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菌落PCR检测 | 第29-30页 |
4.3.2 靶基因NAC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菌落PCR检测 | 第30-32页 |
4.3.3 拟南芥转化效率分析 | 第32页 |
4.3.4 过表达株系阳性鉴定分析 | 第32-33页 |
4.3.5 Tae-miR164与靶基因NAC2D在内质网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 第33-34页 |
4.3.6 STTM系中miR164的表达分析 | 第34-35页 |
4.4 STTM系拟南芥植株抗逆性分析 | 第35-37页 |
4.4.1 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抗旱性分析 | 第35页 |
4.4.2 高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抗性分析 | 第35-37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7-40页 |
5.1 讨论 | 第37-38页 |
5.2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ABSTRACT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