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储运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及防护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含CO_2、Cl~-的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2-20页
        1.2.1 含CO_2、Cl~-的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实验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含CO_2、Cl~-的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3 含CO_2、 Cl~-的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第20-21页
        1.3.1 论文的主要目的第20页
        1.3.2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1页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工程与内腐蚀概况第22-35页
    2.1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地形状况及运行参数第22-23页
    2.2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油水分层以及积水情况第23页
    2.3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的腐蚀情况第23-25页
    2.4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材质分析第25-26页
        2.4.1 化学成分分析第25页
        2.4.2 金相组织分析第25-26页
    2.5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刺漏孔检测分析第26-31页
        2.5.1 管道刺漏孔尺寸分析第26-27页
        2.5.2 管道刺漏孔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分析第27-29页
        2.5.3 刺漏管道内壁形貌第29-31页
    2.6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水样离子介质成分第31-32页
        2.6.1 实验设备第31-32页
        2.6.2 实验步骤第32页
        2.6.3 水样离子测试结果第32页
    2.7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腐蚀原因分析第32-33页
    2.8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实验研究第35-73页
    3.1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研究实验方案第35-41页
        3.1.1 腐蚀实验工况设置第35-37页
        3.1.2 腐蚀实验仪器选择第37-38页
        3.1.3 腐蚀速率测试第38页
        3.1.4 腐蚀实验试样准备第38-39页
        3.1.5 其他相关实验仪器第39页
        3.1.6 实验操作步骤第39-40页
        3.1.7 除锈液配制第40页
        3.1.8 腐蚀程度的判定第40-41页
    3.2 不同CO_2分压条件下腐蚀实验研究第41-46页
        3.2.1 均匀腐蚀速率分析第41页
        3.2.2 腐蚀产物膜表面形貌分析第41-42页
        3.2.3 腐蚀产物元素成分分析第42-44页
        3.2.4 点蚀速率与形貌分析第44-45页
        3.2.5 结果讨论第45-46页
    3.3 不同温度条件下腐蚀实验研究第46-53页
        3.3.1 均匀腐蚀速率分析第46页
        3.3.2 表面形貌分析第46-47页
        3.3.3 腐蚀产物元素成分分析第47-49页
        3.3.4 点蚀速率与形貌分析第49-50页
        3.3.5 极化曲线分析第50-51页
        3.3.6 交流阻抗谱分析第51-52页
        3.3.7 结果讨论第52-53页
    3.4 不同Cl~-浓度条件下腐蚀实验研究第53-59页
        3.4.1 均匀腐蚀速率分析第53页
        3.4.2 表面形貌分析第53-54页
        3.4.3 腐蚀产物元素成分分析第54-56页
        3.4.4 点蚀速率与形貌分析第56-57页
        3.4.5 极化曲线分析第57-58页
        3.4.6 交流阻抗谱分析第58-59页
        3.4.7 结果讨论第59页
    3.5 不同流速条件下腐蚀实验研究第59-65页
        3.5.1 均匀腐蚀速率分析第60页
        3.5.2 表面形貌分析第60-61页
        3.5.3 腐蚀产物元素成分分析第61-63页
        3.5.4 点蚀速率与形貌分析第63-64页
        3.5.5 结果讨论第64-65页
    3.6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第65-72页
        3.6.1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分析第65页
        3.6.2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腐蚀现象分析第65-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预测模型第73-89页
    4.1 CO_2均匀腐蚀预测模型的比选第73-74页
    4.2 CO_2均匀腐蚀预测模型的控制参数第74-76页
        4.2.1 温度函数模型第74页
        4.2.2 CO_2逸度模型第74-75页
        4.2.3 pH计算模型第75页
        4.2.4 壁面切应力模型第75-76页
        4.2.5 Cl~-影响系数第76页
    4.3 CO_2均匀腐蚀预测模型的修正第76-83页
        4.3.1 温度函数模型第76-77页
        4.3.2 pH计算模型第77-79页
        4.3.3 壁面粗糙度取值第79-81页
        4.3.4 粘度模型第81-83页
        4.3.5 Cl~-影响系数取值第83页
    4.4 点蚀速率预测模型第83-85页
        4.4.1 点蚀速率预测模型建立第83-84页
        4.4.2 系数确定第84-85页
    4.5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第85-88页
        4.5.1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均匀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第85-87页
        4.5.2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点蚀速率预测模型第87-88页
    4.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塔三联原油集输管道内腐蚀防护技术研究第89-98页
    5.0 腐蚀防护技术比选第89页
    5.1 缓蚀剂的概述第89-91页
        5.1.1 缓蚀剂的类型第89-90页
        5.1.2 缓蚀效率的影响因素第90页
        5.1.3 缓释率的评价方法第90-91页
    5.2 不同缓蚀剂筛选与比较第91-93页
        5.2.1 极化曲线法筛选缓蚀剂第92-93页
        5.2.2 交流阻抗谱法筛选缓蚀剂第93页
    5.3 缓蚀剂的最浓度确定及缓释率评价第93-97页
        5.3.1 实验仪器及工况第94页
        5.3.2 腐蚀速率及缓蚀率分析第94-95页
        5.3.3 试样的形貌分析第95-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98-101页
    6.1 结论第98-99页
    6.2 建议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均质储层注水井解调联作技术研究
下一篇: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