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无花果概况 | 第10页 |
1.2 无花果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类 | 第10-12页 |
1.2.1 多酚类化合物 | 第10-11页 |
1.2.2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1页 |
1.2.3 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11页 |
1.2.4 维生素、蛋白酶及微量元素 | 第11-12页 |
1.3 无花果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2-15页 |
1.3.1 溶剂浸提法(Solventextraction) | 第12页 |
1.3.2 加热回流法(Heatingrefluxmethod) | 第12-13页 |
1.3.3 微波辅助提取法(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 | 第13页 |
1.3.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Ultrasound-assistedextraction) | 第13-14页 |
1.3.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 | 第14-15页 |
1.4 无花果叶有效成分的纯化方法 | 第15页 |
1.5 无花果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 第15-17页 |
1.5.1 抗肿瘤作用 | 第15-16页 |
1.5.2 抗氧化、保肝作用 | 第16页 |
1.5.3 抗菌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1.5.4 降血糖及心脑血管预防作用 | 第16-17页 |
1.5.5 抗骨质疏松症 | 第17页 |
1.5.6 其他作用 | 第17页 |
1.6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无花果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鉴定 | 第18-30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18-19页 |
2.2 方法和结果 | 第19-21页 |
2.2.1 样品来源及处理 | 第1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2.3.1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 第21-23页 |
2.3.2 正交实验分析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3-24页 |
2.3.3 无花果叶有效成分定性分析 | 第24-27页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光谱法 | 第27页 |
2.3.5 方法学考察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无花果叶中有效成分的纯化 | 第30-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3.1.2 无花果叶提取物的制备 | 第31页 |
3.1.3 大孔树脂预处理 | 第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3.2.1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31-32页 |
3.2.2 大孔树脂装柱 | 第32页 |
3.2.3 静态吸附-解吸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2.4 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2.5 纯化条件的筛选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3.1 最优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33-34页 |
3.3.2 纯化条件的选择 | 第34-40页 |
3.3.4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补骨脂素及佛手苷内酯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无花果叶有效成分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 第42-48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1 无花果叶粗提液及纯化液的制备 | 第43页 |
4.2.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3页 |
4.2.3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3-44页 |
4.2.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4.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4-45页 |
4.3.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5-46页 |
4.3.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