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网架结构论文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大跨网架结构阻尼器优化与减震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2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第14-18页
        1.2.1 被动控制第15-16页
        1.2.2 主动控制第16-17页
        1.2.3 半主动控制第17页
        1.2.4 混合控制第17页
        1.2.5 智能控制第17-18页
    1.3 研究概况第18-21页
        1.3.1 大跨网架结构减震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2 粘滞阻尼器优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减震研究基本理论第23-32页
    2.1 粘滞阻尼器性能第23-25页
        2.1.1 基本构造及影响因素第23-24页
        2.1.2 力学模型第24-25页
    2.2 减震原理第25页
    2.3 减震体系的设计方法第25-30页
        2.3.1 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25-26页
        2.3.2 时程分析法第26-28页
        2.3.3 能力谱法第28-29页
        2.3.4 能量设计法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大跨网架结构中粘滞阻尼器的优化研究第32-43页
    3.1 大跨网架结构阻尼器优化思路第32-36页
        3.1.1 模态应变能第32-33页
        3.1.2 结构模态应变能第33页
        3.1.3 单元模态应变能第33-36页
    3.2 遗传算法简介第36-42页
        3.2.1 基本步骤第36-39页
        3.2.2 程序设计第39-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大跨网架工程实例第43-48页
    4.1 工程概况第43页
    4.2 计算模型第43-45页
    4.3 模态分析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多遇地震下的减震研究第48-58页
    5.1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48-49页
    5.2 减震控制指标第49页
    5.3 遗传算法优化程序验证第49-53页
        5.3.1 方案对比第49-50页
        5.3.2 峰值对比第50-51页
        5.3.3 时程对比第51-53页
    5.4 阻尼器优化规律第53-54页
    5.5 阻尼器数量对减震性能影响第54-56页
    5.6 阻尼系数对减震性能影响第56-57页
    5.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罕遇地震下的减震研究第58-68页
    6.1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第58页
    6.2 位移响应对比第58-60页
        6.2.1 峰值对比第58-59页
        6.2.2 时程对比第59-60页
    6.3 加速度响应对比第60-62页
        6.3.1 峰值对比第60-61页
        6.3.2 时程对比第61-62页
    6.4 杆件内力响应对比第62-64页
        6.4.1 峰值对比第62-63页
        6.4.2 时程对比第63-64页
    6.5 粘滞阻尼器受力情况分析第64-67页
        6.5.1 阻尼力与变形幅值分析第64-65页
        6.5.2 阻尼力与变形曲线分析第65-67页
    6.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长沙某地铁车站抗震性能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