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1.1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简介 | 第12-13页 |
2.1.2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功法特点 | 第13-14页 |
2.1.3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应用功效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2.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2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 第16-18页 |
2.2.3 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 第18-19页 |
2.3 健身气功对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4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理 | 第21-23页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23-24页 |
3.2.3 实验法 | 第24-28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28页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2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8-32页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水平的比较 | 第28-29页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SCL—90水平的比较 | 第29-30页 |
4.3 实验前后对照组SCL—90水平的比较 | 第30页 |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水平的比较 | 第30-31页 |
4.5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各项指标差值的比较 | 第31-32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2-38页 |
5.1 躯体化分析 | 第32-33页 |
5.2 抑郁分析 | 第33-34页 |
5.3 人际关系敏感分析 | 第34页 |
5.4 敌对、偏执分析 | 第34-35页 |
5.5 其他因子分析 | 第35-3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8-39页 |
6.1 结论 | 第38页 |
6.2 建议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