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ZM61变形镁合金高周疲劳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镁合金概述第10-11页
    1.2 镁合金变形机制第11-16页
        1.2.1 滑移第12-13页
        1.2.2 孪生第13-15页
        1.2.3 拉压不对称性第15-16页
    1.3 变形镁合金高周疲劳第16-22页
        1.3.1 变形镁合金高周疲劳概述第16-17页
        1.3.2 影响镁合金疲劳性能的因素第17-20页
        1.3.3 改善镁合金疲劳性能的方法第20-22页
    1.4 威布尔分布第22-26页
        1.4.1 疲劳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第22-23页
        1.4.2 威布尔分布在疲劳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第23-26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6-28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7-28页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28-36页
    2.1 技术路线第28页
    2.2 实验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2.2.1 合金的熔炼第28-29页
        2.2.2 成分测试第29页
        2.2.3 均匀化处理第29页
    2.3 挤压实验第29-30页
        2.3.1 挤压设备第30页
        2.3.2 挤压工艺第30页
    2.4 热处理实验第30-31页
        2.4.1 固溶处理第30页
        2.4.2 时效处理第30-31页
    2.5 力学性能测试第31页
    2.6 高周疲劳实验第31-33页
        2.6.1 高周疲劳实验设备第31-32页
        2.6.2 高周疲劳实验方法第32-33页
    2.7 组织分析第33-35页
        2.7.1 金相组织分析第33-34页
        2.7.2 扫描组织分析(SEM)第34-35页
        2.7.3 宏观织构分析(XRD)第35页
    2.8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拉压正弦载荷下挤压态和双级时效态ZM61的疲劳性能第36-54页
    3.1 初始组织与性能分析第36-38页
        3.1.1 显微组织分析第36-37页
        3.1.2 力学性能分析第37-38页
        3.1.3 宏观织构分析第38页
    3.2 拉压正弦循环载荷下ZM61镁合金的疲劳性能第38-40页
    3.3 拉压正弦载荷疲劳后显微组织分析第40-48页
        3.3.1 拉压疲劳后横面显微组织第40-45页
        3.3.2 拉压疲劳后纵面显微组织第45-48页
    3.4 拉压正弦载荷疲劳后疲劳断口分析第48-50页
    3.5 讨论第50-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拉拉正弦载荷下挤压态和双级时效态ZM61的疲劳性能第54-66页
    4.1 拉压正弦载荷下ZM61镁合金的疲劳性能第54页
    4.2 拉拉正弦载荷疲劳后显微组织分析第54-60页
        4.2.1 拉拉疲劳后显微组织分析第54-59页
        4.2.2 拉拉疲劳后纵面显微组织第59-60页
    4.3 拉拉正弦载荷疲劳后疲劳断口分析第60-63页
    4.4 讨论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威布尔分布在疲劳寿命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第66-88页
    5.1 前言第66-67页
    5.2 疲劳寿命数据图解法第67-81页
        5.2.1 方法概述第67-73页
        5.2.2 拉压正弦载荷下疲劳寿命数据图解法分析第73-78页
        5.2.3 拉拉正弦载荷下疲劳寿命数据图解法分析第78-81页
    5.3 最小二乘法第81-86页
        5.3.1 方法概述第81-82页
        5.3.2 拉压正弦载荷下疲劳寿命数据最小二乘法分析第82-84页
        5.3.3 拉拉正弦载荷下疲劳寿命数据最小二乘法分析第84-86页
    5.4 讨论第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6 本文结论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附录第100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0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Z31镁合金铸造—挤压—剪切工艺的晶粒细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效生物制剂在处理城市黑臭水体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