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效应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页
    1.5 本文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理论研究第17-22页
    2.1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第17-18页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点第17页
        2.1.2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第17-18页
    2.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类型第18-22页
        2.2.1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第18-19页
        2.2.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第19页
        2.2.3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第19-22页
第3章 基于博弈模型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关系研究第22-31页
    3.1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第22-23页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3.2.1 互联网金融产品面临风险较多第23-24页
        3.2.2 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够第24页
        3.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完善第24-25页
    3.3 完全信息下互联网金融进入市场的博弈分析第25-28页
    3.4 不完全信息下互联网金融进入市场的博弈分析第28-31页
第4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冲击效应及其风险预警第31-54页
    4.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冲击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第31-44页
        4.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1页
        4.1.2 研究变量第31-32页
        4.1.3 描述性统计第32-33页
        4.1.4 VAR模型实证分析步骤第33-43页
        4.1.5 实证结论第43-44页
    4.2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分析第44-54页
        4.2.1 基于GARCH-M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险预警第45-50页
        4.2.2 基于E-GARCH模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风险预警第50-54页
第5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第54-56页
    5.1 加快利率市场化推进第54页
    5.2 促进互联网金融同传统金融协同发展第54-55页
    5.3 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第55页
    5.4 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第55页
    5.5 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