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6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9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9-20页 |
2.3 实测地层剖面特征 | 第20-26页 |
2.3.1 稳坪剖面 | 第22-23页 |
2.3.2 老林剖面 | 第23-24页 |
2.3.3 钱家岩剖面 | 第24-26页 |
第3章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特征 | 第26-35页 |
3.1 岩石学特征 | 第26-33页 |
3.1.1 矿物组分特征 | 第26-30页 |
3.1.2 岩性特征 | 第30-33页 |
3.2 沉积相特征 | 第33-35页 |
第4章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41页 |
4.1 有机质类型 | 第35页 |
4.2 残余有机质丰度 | 第35-37页 |
4.3 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 第37-39页 |
4.3.1 有机质丰度恢复的方法 | 第37-38页 |
4.3.2 研究区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 第38-39页 |
4.4 有机质成熟度 | 第39-41页 |
第5章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物性特征及含气潜力初步研究 | 第41-59页 |
5.1 物性特征 | 第41-51页 |
5.1.1 微观孔隙特征 | 第41-46页 |
5.1.2 比表面特征及孔径分布 | 第46-50页 |
5.1.3 孔隙度和渗透率 | 第50-51页 |
5.2 含气性影响因素 | 第51-57页 |
5.2.1 矿物组分对含气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2 有机质特征对含气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3 孔隙特征对含气性的影响 | 第53页 |
5.2.4 保存条件对含气性的影响 | 第53-57页 |
5.3 研究区页岩含气潜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