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业绩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7-2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 第21-25页 |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业绩评价体系不健全 | 第22-23页 |
·行权价格的设定不合理 | 第23-24页 |
·行权数量的授予缺乏依据 | 第24-25页 |
第4章 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 | 第25-38页 |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内容 | 第25-26页 |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的缺陷 | 第26-27页 |
·结合 BSC 和 EVA 构建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系统 | 第27-37页 |
·对 EVA 体系的评析 | 第27-29页 |
·对 BSC 系统评析 | 第29-31页 |
·结合 EVA 和BSC 建立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 | 第31-37页 |
·设计 BSC 综合评价值 | 第37-38页 |
第5章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研究 | 第38-44页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制定方法 | 第38-40页 |
·基于二级市场股票价格设计行权价格 | 第38-39页 |
·指数化行权价格 | 第39页 |
·最优行权价格 | 第39-40页 |
·设计行权价格应考虑的因素 | 第40-41页 |
·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 | 第40页 |
·股价指数 | 第40-41页 |
·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 | 第41页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修正 | 第41-44页 |
·确定BSC 综合评价值率 | 第41-42页 |
·引入行业分类指数变动率 | 第42页 |
·行权价格修正模型 | 第42-44页 |
第6章 股票期权行权条件及授予数量的研究 | 第44-50页 |
·股票期权行权条件的研究 | 第44-45页 |
·现行的股票期权行权条件分析 | 第44-45页 |
·根据BSC 综合评价值确定行权条件 | 第45页 |
·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的研究 | 第45-50页 |
·影响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的因素 | 第45-47页 |
·股票期权行权数量的确定方法 | 第47-50页 |
第7章 案例及分析 | 第50-62页 |
·背景介绍 | 第50-53页 |
·SL 公司概况 | 第50页 |
·SL 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 第50-51页 |
·相关财务资料 | 第51-53页 |
·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53-60页 |
·SL 公司业绩评价方法 | 第53-54页 |
·SL 公司业绩评价方法的缺陷 | 第54页 |
·SL 公司实施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方法 | 第54-60页 |
·公司实施战略业绩评价修正其行权价格 | 第60-61页 |
·根据EVA 红利计划确定授予数量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