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第一章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概述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农民工与农民工报道 | 第22-26页 |
一、农民工 | 第22-25页 |
二、农民工报道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发展阶段 | 第26-31页 |
一、“游击队”时期(2008-2010): 沐浴春光游离城乡 | 第26-27页 |
二、“新市民”时期(2010-2014): 积极融入享受平等 | 第27-29页 |
三、“城归”时期(2014-2017): 追求卓越创业创新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的意义 | 第31-35页 |
一、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 | 第31-32页 |
二、表达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 第32-33页 |
三、推动了农民工现实问题的解决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特点探究 | 第35-54页 |
第一节 追求对农民工的指导性 | 第35-43页 |
一、展示农民工生存状态 | 第36-38页 |
二、提供就业知识和上岗机会 | 第38-40页 |
三、呼吁对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 | 第40-43页 |
第二节 提倡对农民工给予社会关怀 | 第43-48页 |
一、肯定农民工的个体价值 | 第43-45页 |
二、重视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怀 | 第45-46页 |
三、正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关注农民工自身的公平正义 | 第48-54页 |
一、关注农民工自身的权益 | 第49-50页 |
二、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权益 | 第50-52页 |
三、关注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形式分析 | 第54-72页 |
第一节 报道体裁 | 第54-59页 |
一、善用简洁明快的消息 | 第55-56页 |
二、巧用较有深度的通讯和评论 | 第56-57页 |
三、引入视觉性强的图片新闻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报道结构 | 第59-62页 |
一、以折衷式结构突出报道重点 | 第59-60页 |
二、用平铺直叙方式讲好农民工故事 | 第60-61页 |
三、借散文式结构增强报道灵活性 | 第61-62页 |
第三节 报道技巧 | 第62-66页 |
一、人情化手法 | 第63-64页 |
二、以“小”见“大” | 第64-65页 |
三、新新闻主义手法 | 第65-66页 |
第四节 报道语言 | 第66-72页 |
一、富有亲历性和现场感 | 第66-68页 |
二、贴近民生可读性强 | 第68-69页 |
三、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 | 第69-72页 |
第四章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72-81页 |
第一节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存在的问题 | 第72-76页 |
一、出现“贴标签”的行为 | 第72-74页 |
二、农民工自身的声音少 | 第74-75页 |
三、农民工弱势地位依然突出 | 第75-76页 |
第二节 《湖南日报》农民工报道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 第76-81页 |
一、进一步从多元化视角报道农民工 | 第77-78页 |
二、多途径向农民工外放话语权 | 第78-79页 |
三、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度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