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苹果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苹果树腐烂病菌小RNA生成通路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1 苹果树腐烂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1 苹果树腐烂病概况第13页
        1.1.2 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第13-14页
        1.1.3 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2 小RNA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小RNA生成通路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1 miRNA和siRNA的生物合成第15-16页
        1.3.2 piRNA的生物合成第16-18页
    1.4 小RNA生成通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8-21页
        1.4.1 Dicer研究概况第19-20页
        1.4.2 Argonaute研究概况第20-21页
    1.5 真菌进化过程中小RNA调控的变化第2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苹果树腐烂病菌VMdcl和VMago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22-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1 菌株第22页
        2.1.2 载体第22页
        2.1.3 仪器设备第22页
        2.1.4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22页
        2.1.5 常用试剂溶液及培养基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6页
        2.2.1 野生型菌株03-8基因组的提取-CTAB法第22-23页
        2.2.2 质粒提取第23页
        2.2.3 VMDCL和VMAGO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第23-24页
        2.2.4 VMDCL和VMAGO基因敲除和检测引物设计第24页
        2.2.5 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第24-26页
        2.2.6 PCR产物浓缩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3.1 VMDCL和VMAGO基因的蛋白序列分析及进化树分析第26-29页
        2.3.2 VMDCL和VMAGO敲除载体的构建第29-32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2-34页
第三章 苹果树腐烂病菌VMdcl和VMago基因敲除及转化子的鉴定第34-42页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34页
        3.1.1 材料第34页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34页
        3.1.3 仪器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8页
        3.2.1 苹果树腐烂病菌野生型03-8原生质体的制备及遗传转化第34-35页
        3.2.2 敲除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第35-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3.3.1 VMDCL和VMAGO敲除转化子统计第38页
        3.3.2 转化子PCR检测与Southern鉴定第38-4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1-42页
第四章 苹果树腐烂病菌dicer-like和Argonaute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第42-53页
    4.1 材料、培养基及仪器第42页
        4.1.1 材料第42页
        4.1.2 培养基配方第42页
        4.1.3 仪器第42页
    4.2 方法第42-44页
        4.2.1 转化子的纯化第42页
        4.2.2 菌丝形态和菌丝顶端的观察第42-43页
        4.2.3 菌落形态及生长速度的测定第43页
        4.2.4 生物产量的测定第43页
        4.2.5 突变体繁殖体形成情况第43页
        4.2.6 致病力测定第43-44页
        4.2.7 不同盐离子浓度的敏感性第44页
        4.2.8 对外源渗透、氧化胁迫的敏感性测定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51页
        4.3.1 突变体菌落形态观察第44-45页
        4.3.2 突变体菌丝形态观察第45-46页
        4.3.3 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第46-47页
        4.3.4 敲除突变体生物产量测定第47-48页
        4.3.5 致病力测定第48页
        4.3.6 活性氧胁迫条件下敲除突变体生长情况第48-49页
        4.3.7 渗透胁迫条件下敲除突变体生长情况第49-50页
        4.3.8 敲除突变体繁殖体产生情况第50-51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1-5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附录第61-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雄性不育系遗传特性研究
下一篇:miR-275调控血红扇头蜱卵发育相关功能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