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我国山区隧道的发展 | 第10页 |
1.3 煤矿开采对隧道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4 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巴岳山隧道煤矿采空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14-40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4-16页 |
2.2 隧道衬砌变形与开裂病害 | 第16-19页 |
2.3 隧道洞口路基变形与开裂病害 | 第19-25页 |
2.4 隧道附近煤矿开采情况 | 第25-31页 |
2.4.1 重庆市昌荣矿业有限公司锅厂湾煤矿 | 第25-27页 |
2.4.2 重庆市大足县新生煤业有限公司 | 第27-31页 |
2.5 隧道水文地质勘探 | 第31页 |
2.5.1 水文地质概况 | 第31页 |
2.5.2 地下水质类型及腐蚀性 | 第31页 |
2.6 隧道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5页 |
2.6.1 自然地理 | 第31-32页 |
2.6.2 地形地貌 | 第32-33页 |
2.6.3 地质构造 | 第33-34页 |
2.6.4 地层岩性 | 第34页 |
2.6.5 区域稳定性与地震 | 第34-35页 |
2.7 巴岳山隧道设计与施工概况 | 第35-37页 |
2.7.1 隧道设计概况 | 第35-36页 |
2.7.2 隧道施工概况 | 第36-37页 |
2.8 隧道衬砌变形与开裂成因分析 | 第37-38页 |
2.9 隧道洞口路基变形与开裂成因分析 | 第38-39页 |
2.10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煤矿开采对巴岳山隧道病害的影响评估 | 第40-71页 |
3.1 项目区地质采矿条件 | 第40-45页 |
3.1.1 矿井概况 | 第40-43页 |
3.1.2 地层 | 第43-44页 |
3.1.3 构造 | 第44页 |
3.1.4 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 | 第44-45页 |
3.1.5 水文地质 | 第45页 |
3.2 煤矿开采对地表沉陷的影响因素及采空区地表变形范围计算 | 第45-52页 |
3.2.1 煤矿开采对地表沉陷的影响因素 | 第45-50页 |
3.2.2 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范围计算 | 第50-52页 |
3.3 采动评估 | 第52-62页 |
3.3.1 地表沉陷预测模型 | 第52-53页 |
3.3.2 地表沉陷预测参数选取 | 第53-56页 |
3.3.3 开采对隧道影响的分阶段计算 | 第56-62页 |
3.3.4 资源进一步开采的影响 | 第62页 |
3.4 采空区变化对隧道的影响 | 第62-67页 |
3.5 煤矿井下开采爆破影响 | 第67-70页 |
3.6 地下水活动的影响 | 第7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巴岳山隧道病害处治技术 | 第71-89页 |
4.1 煤矿设置保护煤柱 | 第71-76页 |
4.2 隧道围岩注浆加固方案 | 第76-82页 |
4.2.1 注浆加固隧道稳定原理 | 第76-78页 |
4.2.2 注浆影响因素 | 第78页 |
4.2.3 隧道围岩加固注浆深度范围 | 第78-81页 |
4.2.4 隧道围岩加固注浆范围 | 第81-82页 |
4.3 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 第82-84页 |
4.4 衬砌加固 | 第84-86页 |
4.5 基底加固 | 第86-87页 |
4.6 工程应用 | 第87-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