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6-17页
        1.1.2 选题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8-25页
        1.2.1 低碳电力领域相关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低碳电力技术管理的研究动态第19-23页
        1.2.3 协同管理理论及其相关模型研究动态第23-2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9页
        1.3.1 总体研究思路第25-26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9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29-31页
第2章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理论研究第31-45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的概念界定第31-33页
    2.3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管理现状分析第33-38页
        2.3.1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第33-37页
        2.3.2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7-38页
    2.4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的理论探究第38-44页
        2.4.1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的内在动因分析第38-39页
        2.4.2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的概念界定第39-41页
        2.4.3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框架第41-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基于减排驱动的关键低碳电力技术甄选研究第45-120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基于减排驱动的关键低碳电力技术甄选结构框架第45-46页
    3.3 低碳贡献度分析第46-73页
        3.3.1 低碳贡献度及其评价方法第46-47页
        3.3.2 发电侧低碳电力技术低碳贡献度分析第47-70页
        3.3.3 用电侧低碳电力技术低碳贡献度分析第70-72页
        3.3.4 低碳电力技术低碳贡献度综合分析第72-73页
    3.4 成本效益分析第73-90页
        3.4.1 发电侧低碳电力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第73-87页
        3.4.2 用电侧低碳电力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第87-89页
        3.4.3 低碳电力技术成本效益综合分析第89-90页
    3.5 发展风险分析第90-116页
        3.5.1 风险识别第90-109页
        3.5.2 模糊-灰色聚类三角函数综合评价模型第109-114页
        3.5.3 基于模糊-灰色聚类三角函数的风险分析第114-116页
    3.6 发展潜力分析第116-118页
    3.7 基于减排驱动的关键低碳电力技术甄选结果第118页
    3.8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4章 面向低碳发展目标的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规划与实证分析第120-137页
    4.1 引言第120页
    4.2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模型第120-122页
        4.2.1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目标函数第120-121页
        4.2.2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挥规划约束条件第121-122页
    4.3 基于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的协同发展模型求解第122-129页
        4.3.1 混合蛙跳算法基本原理第122-125页
        4.3.2 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第125-129页
    4.4 区域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规划实证研究第129-135页
        4.4.1 区域内低碳电力技术可用资源分析第129-132页
        4.4.2 基于ISFLA算法的区域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规划求解第132-134页
        4.4.3 区域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规划结果分析第134-135页
    4.5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第5章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信息化实现研究第137-147页
    5.1 引言第137页
    5.2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第137-140页
        5.2.1 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要求第137-139页
        5.2.2 系统参与人员分析第139-140页
        5.2.3 数据结构分析第140页
    5.3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第140-146页
        5.3.1 系统设计思路第141页
        5.3.2 系统架构设计第141-142页
        5.3.3 统网络结构设计第142-143页
        5.3.4 系统模块设计第143-144页
        5.3.5 业务流程设计第144-146页
        5.3.6 数据库设计第146页
    5.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6章 中国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组织及保障措施第147-156页
    6.1 引言第147页
    6.2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组织结构第147-150页
    6.3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发展规划工作流程第150-152页
    6.4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保障措施第152-155页
        6.4.1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配套设施建设第152-154页
        6.4.2 低碳电力技术协同管理配套体系建设第154-155页
    6.5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6-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7-1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作者简介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35在慢性牙周炎中作用的研究及临床病例报告
下一篇: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在复杂疾病关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