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的一般理论第11-19页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涵第11-12页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特征第12-14页
        (一)参与行为的程序性第12-13页
        (二)参与结果的实体影响性第13页
        (三)参与主体的报复性第13-14页
        (四)参与的自愿性第14页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理论基础第14-19页
        (一)多元的诉讼指导理念第14-15页
        (二)刑事诉讼构造理论第15-17页
        (三)独立的量刑程序第17-19页
第二章 域外被害人量刑参与制度考察第19-28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第19-23页
        (一)英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第19-21页
        (二)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第21-23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第23-25页
        (一)德国附带诉讼制度第23-24页
        (二)日本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第24-25页
    三、评析与总结第25-28页
第三章 我国被害人的量刑参与的可行性考察及必要性分析第28-47页
    一、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社会观念实证分析第28-34页
        (一)数据来源第28-29页
        (二)对于被害人认为判刑不公的案件知晓度第29-30页
        (三)民众对于经常能看见被害人认为量刑不公的原因第30-32页
        (四)关于被害人地位是否受到忽视的民众看法第32-33页
        (五)公众对于是否建立被害人量刑参与制度的立场第33-34页
    二、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可行性考察第34-42页
        (一)理论争议与评析第34-36页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相关立法、司法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和诉讼结构的关系第39-40页
        (四)量刑意见的介入对犯罪者该当刑期的影响第40-41页
        (五)被害人理智程度对量刑意见的影响第41-42页
    三、建立被害人参与量刑的必要性分析第42-47页
        (一)为了实现司法正义的需要第42-43页
        (二)被害人报仇求偿心理要求第43-44页
        (三)提升司法裁判的公信力第44-45页
        (四)司法心理的要求第45-47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机制第47-65页
    一、量刑意见提出机制第47-52页
        (一)量刑意见的提出主体第47-48页
        (二)量刑意见的提出时间第48-50页
        (三)量刑意见的提出方式第50页
        (四)量刑意见的具体内容第50-52页
        (五)量刑意见的案件适用范围第52页
    二、量刑辩论机制第52-56页
        (一)量刑辩论的主体第53-54页
        (二)量刑辩论的时间顺序第54-55页
        (三)量刑辩论的内容第55-56页
    三、量刑说理机制第56-62页
        (一)量刑说理的标准第57-58页
        (二)量刑说理针对的主体第58-60页
        (三)量刑说理的内容第60-61页
        (四)量刑说理的载体第61-62页
    四、量刑参与保障机制第62-65页
        (一)被害人知情权的保障第62-63页
        (二)完善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制度第63-64页
        (三)被害人的心理辅助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一第70-72页
附录二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前阶段律师有效辩护问题研究
下一篇:北极资源开发法律治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