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轴承故障诊断技术 | 第11-13页 |
1.3.2 振动诊断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列车轴承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4.1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4.2 依托项目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轨列车轴承故障分析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城轨列车滚动轴承结构及典型故障 | 第18-21页 |
2.1.1 列车滚动轴承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2.1.2 列车轴承故障形式 | 第19-21页 |
2.2 城轨列车轴承振动机理及故障频率特征 | 第21-23页 |
2.2.1 列车轴承振动机理 | 第21-22页 |
2.2.2 轴承故障频率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2.3 轴承故障分析方法概述 | 第23-26页 |
2.3.1 时域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3.2 频域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3.3 时频域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轴承故障特征检测方法研究 | 第27-42页 |
3.1 基本轴承故障特征检测方法 | 第27-30页 |
3.1.1 基于峭度系数的轴承故障检测 | 第27-28页 |
3.1.2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轴承故障检测 | 第28-29页 |
3.1.3 基于小波分析的轴承故障检测 | 第29-30页 |
3.2 自适应轴承故障特征检测 | 第30-33页 |
3.3 基于有效本征模态函数的自适应轴承故障特征检测 | 第33-35页 |
3.3.1 基于相关系数的有效本征模态函数选择 | 第33-34页 |
3.3.2 基于能量矩的有效本征模态函数选择 | 第34-35页 |
3.3.3 基于相关系数和能量矩的有效本征模态函数选择 | 第35页 |
3.4 自适应轴承故障特征检测仿真 | 第35-41页 |
3.4.1 轴承故障仿真信号构建 | 第35-36页 |
3.4.2 EMD自适应轴承故障特征检测仿真 | 第36-40页 |
3.4.3 基于有效IMF的自适应轴承故障特征检测仿真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轴承故障诊断试验系统设计 | 第42-56页 |
4.1 城轨列车轴承振动信号采集仿真实验平台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4.2 轴承故障数据采集 | 第44-47页 |
4.2.1 数据采集状态设定 | 第44页 |
4.2.2 传感器选型 | 第44-46页 |
4.2.3 传感器布设 | 第46-47页 |
4.2.4 多功能数据I/O板卡 | 第47页 |
4.3 城轨列车轴承故障诊断软件设计 | 第47-55页 |
4.3.1 轴承故障诊断软件功能设计 | 第47-48页 |
4.3.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4.3.3 故障分析模块设计 | 第49-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6-66页 |
5.1 测试内容与方法 | 第56-57页 |
5.1.1 轴承运行数据采集 | 第56-57页 |
5.1.2 轴承故障诊断 | 第57页 |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7-65页 |
5.2.1 轴承运行信息采集测试 | 第57-59页 |
5.2.2 时域轴承故障分析功能测试 | 第59-60页 |
5.2.3 频域轴承故障分析功能测试 | 第60页 |
5.2.4 时频域轴承故障分析功能测试 | 第60-61页 |
5.2.5 自适应轴承故障分析功能测试 | 第61-63页 |
5.2.6 基于有效IMF的自适应轴承故障分析功能测试 | 第63-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总结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