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呼吸系肿瘤论文--肺肿瘤论文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1-12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临床研究第13-21页
    2.1 研究对象及目的第13页
        2.1.1 研究对象第13页
        2.1.2 研究目的第13页
    2.2 临床资料第13-15页
        2.2.1 诊断标准第13-14页
        2.2.2 纳入标准第14页
        2.2.3 排除标准第14页
        2.2.4 脱落标准第14页
        2.2.5 剔除标准第14-15页
        2.2.6 终止标准第15页
    2.3 研究方案第15页
    2.4 观察方法第15-16页
    2.5 观察指标第16页
        2.5.1 近期疗效指标第16页
        2.5.2 基本情况指标第16页
        2.5.3 安全性指标第16页
        2.5.4 毒副反应第16页
    2.6 疗效评价标准第16-20页
        2.6.1 瘤体大小变化评价第16-17页
        2.6.2 生活质量评定第17-18页
        2.6.3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评定第18-19页
        2.6.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皮疹、腹泻)评测第19-20页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第20页
    2.8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3 研究结果第21-33页
    3.1 一般资料第21-25页
        3.1.1 年龄情况第21-22页
        3.1.2 性别情况第22页
        3.1.3 吸烟史第22页
        3.1.4 病理类型第22-23页
        3.1.5 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变化比较第23页
        3.1.6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第23页
        3.1.7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第23-24页
        3.1.8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常规比较第24页
        3.1.9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功比较第24-25页
    3.2 疗效评价比较第25-28页
        3.2.1 治疗后两组实体瘤疗效评价比较第25页
        3.2.2 治疗前后两组肿瘤标志物(CEA)变化比较第25-26页
        3.2.3 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第26-27页
        3.2.4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评定比较第27-28页
    3.3 安全性评价比较第28-31页
        3.3.1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比较第28-29页
        3.3.2 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比较第29-31页
    3.4 不良反应比较第31-33页
        3.4.1 两组治疗后皮疹情况比较第31页
        3.4.2 两组治疗后腹泻情况比较第31-33页
4 讨论及分析第33-45页
    4.1 选题依据第33页
    4.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第33-36页
        4.2.1 肺癌的中医病名第33-34页
        4.2.2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第34-35页
        4.2.3 肺癌的辨证论治第35-36页
    4.3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的确立第36-37页
    4.4 方药分析及临床体会第37-42页
        4.4.1 方药组成第37页
        4.4.2 配伍特点第37-38页
        4.4.3 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第38-41页
        4.4.4 临床体会第41-42页
    4.5 结果分析第42-45页
        4.5.1 疗效评价分析第42-43页
        4.5.2 安全性评价分析第43-44页
        4.5.3 不良反应分析第44-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6 问题与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1第48-51页
文献综述第51-61页
    参考文献2第58-61页
附录第61-6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定位四维导航系统辅助肾肿瘤微创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Gab2、ERK1/2、Twist、Vimentin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