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岭隧道涌突水灾害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隧道涌水灾害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隧道涌水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隧址区地质调查分析 | 第20-27页 |
2.1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0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3页 |
2.2.1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 第20-22页 |
2.2.2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2-23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2.3.1 地表水补给、径流、排泄分析 | 第23页 |
2.3.2 地下水主要类型 | 第23-24页 |
2.4 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分析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鹘岭隧道涌水量计算 | 第27-35页 |
3.1 隧道涌水成因分析 | 第27-28页 |
3.2 隧道涌水量计算 | 第28-33页 |
3.2.1 涌水量计算方法概述 | 第28-29页 |
3.2.2 隧道涌水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3.2.3 涌水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3.2.4 涌水量确定及评价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鹘岭隧道涌突水灾害治理方案设计 | 第35-61页 |
4.1 治理方案设计背景及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4.1.1 原排水设计方案 | 第35页 |
4.1.2 涌水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4.1.3 设计原则 | 第36页 |
4.2 地表铺砌及治理设计方案 | 第36-40页 |
4.2.1 涌水段地表情况 | 第36-37页 |
4.2.2 地表治理方案 | 第37-39页 |
4.2.3 方案分析 | 第39-40页 |
4.3 电缆沟槽扩容方案 | 第40-41页 |
4.3.1 电缆沟槽扩容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4.3.2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41页 |
4.4 泄水洞排水方案 | 第41-56页 |
4.4.1 泄水洞排水方案的提出背景 | 第41-42页 |
4.4.2 泄水洞排水方案设计 | 第42-48页 |
4.4.3 泄水洞排水泄压效果数值分析 | 第48-55页 |
4.4.4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4.5 结构处治设计方案 | 第56-58页 |
4.5.1 结构破坏分析 | 第56-57页 |
4.5.2 结构处治方案 | 第57-58页 |
4.5.3 方案分析 | 第58页 |
4.6 设计方案综合确定 | 第58-59页 |
4.6.1 方案组合 | 第58页 |
4.6.2 综合治理方案分析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