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综述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文献 | 第11-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 | 第17-27页 |
·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的一般特征 | 第18-19页 |
·对数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LSTAR) | 第19-20页 |
·指数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ESTAR) | 第20-21页 |
·指数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和对数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的异同点 | 第21页 |
·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的估计与诊断 | 第21-27页 |
·建立线性模型AR(k) | 第22页 |
·确定转换变量s_t和线性对非线性的检验 | 第22-24页 |
·对最终选择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 第24-25页 |
·模型的评价:诊断检验和脉冲响应 | 第25页 |
·模型的应用 | 第25-27页 |
3 人民币汇率的实证分析 | 第27-49页 |
·变量及数据的选取 | 第27-28页 |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28-29页 |
·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1-40页 |
·滞后阶数p的确定 | 第32页 |
·参数d的确定 | 第32-35页 |
·模型的选择,即非线性函数转换形式的选择 | 第35-37页 |
·非线性模型的估计 | 第37-38页 |
·非线性模型的诊断 | 第38-40页 |
·对所建立的模型的经济解释 | 第40-41页 |
·模型的动态特征-脉冲响应函数 | 第41-44页 |
·模型的预测 | 第44-49页 |
4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