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论文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4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选题背景第13-14页
     ·选题意义第14-15页
   ·文献综述第15-28页
     ·系统科学的发展第15-16页
     ·复杂性科学第16-19页
     ·演化经济学第19-21页
     ·计算与科学第21-22页
     ·管理理论的发展第22-23页
     ·决策理论的发展第23-24页
     ·组织理论的发展第24-28页
     ·文献述评总结第28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研究方法第2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9-3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9-31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31-34页
第2章 组织演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第34-54页
   ·系统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第34-35页
   ·传统系统模拟方法论第35页
   ·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第35-36页
   ·复杂适应系统的方法论第36-39页
   ·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的方法论第39页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第39-41页
   ·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的整合第41-45页
     ·组织问题研究的方法分析第41-43页
     ·基于研究主题和动态性的组织研究方法的整合第43-44页
     ·基于理论分析层面的组织问题研究方法框架第44-45页
   ·基于主体的仿真平台第45-52页
     ·基于计算实验的方法论基础第45-46页
     ·基于主体的计算仿真的建模分析框架第46-47页
     ·计算仿真的模型体系第47-48页
     ·基于主体的计算仿真平台Repast体系第48-52页
   ·组织演化问题研究方法的多路径整合第52-53页
     ·横向集成的观点第52-53页
     ·纵向结合的观点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人工组织模型第54-80页
   ·组织特征及个体局限性第54-57页
     ·组织及组织管理第54页
     ·组织的特征第54-55页
     ·个体的局限性第55页
     ·组织环境第55-57页
   ·组织的一般模型第57-59页
     ·组织的一般模型框架第57页
     ·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网络第57-58页
     ·组织的类型第58-59页
   ·组织是复杂适应系统第59-61页
   ·适应性主体第61-67页
     ·主体的类型第61-66页
     ·基于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主体行为第66-67页
   ·主体的学习模型第67-72页
     ·知识分享与创新第67-70页
     ·主体的学习理论第70-72页
   ·主体的交互模式第72-73页
     ·直接交流第72-73页
     ·直接交互第73页
     ·间接交互第73页
   ·人工组织模型第73-79页
     ·人工组织理论的定义及背景假设第73-74页
     ·人工组织模型框架第74-75页
     ·人工组织模型的设计原则和学科基础第75-76页
     ·人工组织模型适应性主体的生态层次观第76-77页
     ·人工组织模型的研究内容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第80-110页
   ·人才集聚的概念及理论依据第80-82页
     ·人才集聚的概念及特征第80-81页
     ·人才集聚的理论依据第81-82页
   ·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分析第82-86页
     ·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模型第82-83页
     ·人才流动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及主要结论第83-85页
     ·政府在企业组织与人才的博弈中的作用第85-86页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分析第86-91页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矩阵的构建第86-87页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第87-89页
     ·演化博弈稳定策略分析第89-90页
     ·人才集聚演化博弈的结论分析第90-91页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第91-99页
     ·模型目标第93页
     ·环境描述第93-96页
     ·主体描述第96-97页
     ·模型设计第97-99页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演化分析第99-108页
     ·信息不对称环境的演化分析第100-103页
     ·区域弱联盟模式的演化分析第103-104页
     ·区域强联盟模式的演化分析第104-106页
     ·完全信息环境的演化分析第106-107页
     ·封闭系统的孤岛现象分析第107-108页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模型得出的结论第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5章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第110-139页
   ·组织起源理论第110-112页
     ·巴纳德的组织观点第110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110-112页
   ·组织边界理论第112-115页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组织边界的观点第112-113页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组织边界的观点第113-115页
   ·社会网络分析第115-118页
     ·社会网络分析的含义第116页
     ·社会网络分析的范式特征第116页
     ·社会网络的构成要素第116-117页
     ·社会网络的特征指标第117-118页
   ·社会资本视角的团队第118-124页
     ·创新团队的概念第118-119页
     ·社会资本的定义第119-120页
     ·团队社会资本文献分析第120-121页
     ·创新团队社会资本及维度第121-123页
     ·创新团队内部社会资本第123页
     ·创新团队中部社会资本第123-124页
     ·创新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第124页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第124-131页
     ·模型目标第125-126页
     ·环境描述第126-127页
     ·主体描述第127-131页
     ·模型设计第131页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的演化分析第131-138页
     ·模型运行控制第131-132页
     ·模型初始参数及主体分布第132-133页
     ·群体组织涌现的演化分析第133-135页
     ·群体组织移动的演化分析第135-136页
     ·群体组织漂移的演化分析第136-137页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组织起源模型得出的结论第137-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9-142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39-140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54-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基于中国实践的逻辑
下一篇:媒介权力的畸变--“结构—行动”互构视角下的媒介变迁及其负面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