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研究--以大华股份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一)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三、可能的创新点第15-16页
        (一)明确了企业类型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第15页
        (二)对股权激励方案提出的设计思路可操作性较强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6-28页
    一、文献综述第16-24页
        (一)关于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目的的研究第16-18页
        (二)关于股权激励方案关键要素设计的研究第18-20页
        (三)关于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效果的研究第20-23页
        (四)文献评述第23-24页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4-27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4-25页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5-27页
    三、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必要性分析第28-40页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第28-32页
        (一)我国股权激励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第28-29页
        (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股权激励的主力军第29-32页
    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第32-34页
        (一)股权比较集中第32-33页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第33页
        (三)高创新性与高级技术人才密集性第33页
        (四)高投入性与高风险性第33-34页
        (五)高收益性与高成长性第34页
    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股权激励方案的局限性分析第34-38页
        (一)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不充分第34-35页
        (二)激励比例较低第35-36页
        (三)激励条件设计过于简单第36-37页
        (四)行权价格设计不合理第37-38页
    四、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设计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必要性第38-39页
        (一)使股权激励方案契合企业特征,发挥出良好的激励效果第38页
        (二)利于加快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步伐第38-39页
        (三)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第39页
    五、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分析第40-57页
    一、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特性第40-42页
        (一)异质性第40页
        (二)协调性第40-41页
        (三)制约性第41页
        (四)持续性第41-42页
    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关键要素设计第42-55页
        (一)激励模式第42-46页
        (二)激励对象第46-49页
        (三)激励额度第49-50页
        (四)激励期限第50-51页
        (五)价格第51-52页
        (六)激励条件第52-55页
    三、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大华股份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第57-91页
    一、大华股份基本情况第57-60页
        (一)公司简介第57-58页
        (二)大华股份所在行业近年来发展趋势第58-59页
        (三)大华股份发展历程第59-60页
    二、实施股权激励动机分析第60-62页
        (一)实施股权激励的背景第60页
        (二)实施第一期股权激励的动机第60-62页
        (三)实施第二期股权激励的动机第62页
    三、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分析第62-74页
        (一)两期股权激励方案内容及实施情况第62-65页
        (二)两期方案设计对比及其合理性分析第65-74页
    四、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第74-87页
        (一)市场反应第74-76页
        (二)核心人员变动第76-79页
        (三)研发创新能力第79-85页
        (四)财务业绩第85-87页
    五、综合评价与建议第87-90页
        (一)综合评价第87-88页
        (二)建议第88-90页
        (三)相关思考第90页
    六、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91-93页
    一、主要贡献第91-92页
    二、本文的局限性第92页
    三、研究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治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