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框架图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框架图 | 第14-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基础研究 | 第16-26页 |
2.1 我国“营改增”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增值税概述 | 第16页 |
2.1.2 我国增值税引进及发展 | 第16-17页 |
2.1.3 我国“营改增”推进历程 | 第17-18页 |
2.2 建筑服务业“营改增”政策解读 | 第18-23页 |
2.2.1 建筑服务业“营改增”政策 | 第18-20页 |
2.2.2 施工企业成本抵扣制度分析 | 第20-23页 |
2.3 施工成本与税负关系研究 | 第23-26页 |
2.3.1 施工成本与税金概述 | 第23页 |
2.3.2 “营改增”前后税负与施工成本关系分析 | 第23-26页 |
3 基于“营改增”研究施工成本对税负的影响 | 第26-38页 |
3.1 税负理论分析 | 第26-28页 |
3.1.1 进项税抵扣比例分析 | 第26页 |
3.1.2 可抵扣的成本费用理论分析 | 第26-28页 |
3.2 W住宅小区项目实例测算 | 第28-37页 |
3.2.1 W住宅小区项目介绍 | 第28页 |
3.2.2 W住宅小区税负变动敏感性分析 | 第28-35页 |
3.2.3 税负敏感曲线图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S施工企业“营改增”实施现状 | 第38-44页 |
4.1 S施工企业基本情况 | 第38-40页 |
4.1.2 S施工企业简介 | 第38-39页 |
4.1.3 S施工企业经营情况 | 第39-40页 |
4.2 S施工企业“营改增”应对措施 | 第40-41页 |
4.2.1 组织员工参加“营改增”专项培训 | 第40-41页 |
4.2.2 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专业子公司 | 第41页 |
4.3 S施工企业“营改增”中仍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4.3.1 成立区域子公司,加重企业运营成本 | 第41页 |
4.3.2 投标报价阶段无法合理预测进项税额 | 第41-42页 |
4.3.3 施工项目成本抵扣额少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改进措施及政策建议 | 第44-51页 |
5.1 施工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改进措施 | 第44-49页 |
5.1.1 完善投标报价系统,提高进项税额测算水平 | 第44页 |
5.1.2 做好纳税筹划,提高人工费可抵扣比例 | 第44-46页 |
5.1.3 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建立采购体系 | 第46-47页 |
5.1.4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成立设备租赁子公司 | 第47-48页 |
5.1.5 修订专业分包协议,合理确定分包价款 | 第48页 |
5.1.6 加强合同管理,避免纳税风险 | 第48-49页 |
5.2 政府部门政策修订建议 | 第49-50页 |
5.2.1 提高人工费抵扣率 | 第49页 |
5.2.2 提高商品混凝土抵扣率 | 第49页 |
5.2.3 地材实行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政策 | 第49-50页 |
5.2.4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纳入可抵扣范围 | 第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