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中英文缩写词表第16-17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17-34页
    1 中药麻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1 麻黄的历史第17页
        1.2 麻黄的化学成分第17-19页
            1.2.1 麻黄碱第17-18页
            1.2.2 黄酮第18页
            1.2.3 氨基酸第18页
            1.2.4 多糖及有机酸第18页
            1.2.5 鞣质及挥发油第18-19页
        1.3 麻黄的药理作用第19页
        1.4 麻黄的毒性第19页
    2 麻黄素研究进展第19-22页
        2.1 麻黄素的理化性质第19-20页
        2.2 麻黄素的药理及毒理作用第20-22页
            2.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20页
            2.2.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第20-21页
            2.2.3 对神经肌肉传递的作用第21页
            2.2.4 对性腺、输精管的作用第21页
            2.2.5 对肾脏、肝脏、气管的作用第21-22页
    3 当归多糖概述第22-23页
        3.1 当归简介第22页
        3.2 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第22-23页
    4 自由基生物学第23-25页
        4.1 自由基的产生第23-24页
        4.2 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除第24-25页
    5 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炎症反应第25-30页
        5.1 核因子-κB简介第25页
        5.2 NF-κB蛋白家族第25-26页
        5.3 NF-κB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第26-28页
        5.4 肿瘤坏死因子-α简介第28-29页
        5.5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炎症反应第29页
        5.6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第29-30页
    6 细胞凋亡第30-33页
        6.1 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第30页
        6.2 肝细胞凋亡过程第30-32页
        6.3 Bax蛋白促细胞凋亡机制第32-33页
    7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3-34页
第二部分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血浆γ-GT、AKP、ALT、AST活性的影响第34-4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4-38页
        1.1 实验药品第34页
        1.2 仪器设备第34页
        1.3 当归多糖提取技术路线第34-35页
        1.4 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5页
            1.4.1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第35页
            1.4.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5页
            1.4.3 当归多糖含量的测定第35页
        1.5 实验动物处理第35-36页
        1.6 样本采集第36页
        1.7 血浆酶活性检测第36-38页
            1.7.1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测定第36-37页
            1.7.2 碱性磷酸酶(AKP)测定第37页
            1.7.3 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第37-38页
            1.7.4 谷草转氨酶(AST)测定第38页
        1.8 统计学分析第38页
    2 实验结果第38-41页
        2.1 当归提取物的多糖含量第38-39页
        2.2 小鼠血浆γ-GT活性的变化第39页
        2.3 小鼠血浆AKP活性的变化第39-40页
        2.4 小鼠血浆ALT活性的变化第40页
        2.5 小鼠血浆AST活性的变化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3页
        3.1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血浆γ-GT及AKP活性的影响第41页
        3.2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血浆ALT及AST活性的影响第41-43页
第三部分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3-5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3-47页
        1.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43页
        1.2 实验动物处理第43页
        1.3 样本采集第43页
        1.4 肝组织酶活性检测第43-47页
            1.4.1 总蛋白测定第43-44页
            1.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第44-45页
            1.4.3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45页
            1.4.4 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第45-46页
            1.4.5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第46-47页
        1.5 统计学分析第47页
    2 实验结果第47-50页
        2.1 小鼠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第47-48页
        2.2 小鼠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第48-49页
        2.3 小鼠肝组织T-AOC活性的变化第49页
        2.4 小鼠肝组织GSH-PX活性的变化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2页
        3.1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第50页
        3.2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AOC和GSH-PX活性的影响第50-52页
第四部分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结构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2-7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2-53页
        1.1 实验药品第52页
        1.2 实验动物处理第52页
        1.3 样本采集第52页
        1.4 肝组织结构观察第52页
        1.5 免疫组织化学第52-53页
        1.6 统计学分析第53页
    2 实验结果第53-66页
        2.1 小鼠体重及肝体比的变化第53-54页
        2.2 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第54-56页
        2.3 小鼠肝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第56-58页
        2.4 小鼠肝组织TNF-α表达的变化第58-60页
        2.5 小鼠肝组织Bax表达的变化第60-62页
        2.6 小鼠肝组织Caspase-3 表达的变化第62-64页
        2.7 小鼠肝组织TGF-β1 表达的变化第64-66页
    3 讨论第66-70页
        3.1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体重及肝体比的影响第66页
        3.2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影响第66页
        3.3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第66-68页
        3.4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Bax和Caspase-3 表达的影响第68-69页
        3.5 当归多糖对麻黄素肝损伤小鼠肝组织TGF-β1 表达的影响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1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爱罗咳喘宁对COPD肺气虚大鼠IL-8、TNF-α和MIP-2水平及MUC5AC、AQP5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