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性动力为基础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第2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2.1 中学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2.2 中学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第3章 感性动力学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3.1 感性动力学说概述 | 第18页 |
3.2 感性动力在中学作文教学的应用 | 第18-19页 |
3.3 感性动力应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第19-20页 |
3.4 感性动力中学作文教学案例隅 | 第20-22页 |
第4章 中学作文感性动力教学性质 | 第22-25页 |
4.1 感性动力教学方式的针对性 | 第22页 |
4.2 感性动力教学方式的计划性 | 第22-23页 |
4.3 感性动力教学方式的创新性 | 第23页 |
4.4 感性动力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 第23-25页 |
第5章 中学作文感性动力教学的有效途径 | 第25-28页 |
5.1 形成以感性动力为基础的命题模式 | 第25-26页 |
5.2 增强以感性动力为基础的写作实践 | 第26-27页 |
5.3 完善以感性动力为基础的评价方式 | 第27-28页 |
第6章 中学作文感性动力教学改革的作用及影响 | 第28-30页 |
6.1 促进教师作文教学能力的发展 | 第28页 |
6.2 促进学生作文应用技能的迁移 | 第28-29页 |
6.3 促进语文课程作文教育的蓬勃发展 | 第29-30页 |
结束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