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1.5.1 研究路线 | 第19页 |
1.5.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基础理论 | 第20-25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政府行为的界定 | 第20页 |
2.1.2 人口空间结构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3 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界定 | 第21页 |
2.2 人口空间结构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1 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2.2 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及其手段 | 第22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3.1 契约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2.3.2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3页 |
2.3.3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37页 |
3.1 黑龙江省人口空间结构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3.1.1 人口地区分布分析 | 第25-26页 |
3.1.2 人口分布不均衡指数分析 | 第26-27页 |
3.1.3 人口密度分析 | 第27-28页 |
3.1.4 人口流动分析 | 第28-29页 |
3.2 黑龙江省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2.1 产业引导人口流动的手段不断调整 | 第29-30页 |
3.2.2 人口分布相关政策制度陆续出台 | 第30-31页 |
3.2.3 基础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日益提高 | 第31-32页 |
3.2.4 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 第32-33页 |
3.3 黑龙江省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1 产业引导人口流动作用不显著 | 第33页 |
3.3.2 人口分布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 | 第33页 |
3.3.3 基础公共服务城乡供给不均衡 | 第33页 |
3.3.4 政府行为的缺位越位错位问题 | 第33-34页 |
3.4 黑龙江省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5页 |
3.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4页 |
3.4.2 配套政策设计不完善 | 第34-35页 |
3.4.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35页 |
3.4.4 政府行为监督不到位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国内外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经验借鉴 | 第37-42页 |
4.1 国外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经验 | 第37-38页 |
4.1.1 美国西部产业集聚人口模式 | 第37页 |
4.1.2 韩国首尔实行区域迁移政策 | 第37-38页 |
4.1.3 日本实行工业吸纳人口模式 | 第38页 |
4.2 国内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经验 | 第38-40页 |
4.2.1 湖北省人才激励模式 | 第38-39页 |
4.2.2 吉林省创新落户模式 | 第39页 |
4.2.3 辽宁省异地落户模式 | 第39-40页 |
4.3 国内外经验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第40-41页 |
4.3.1 建立区域人口转移模式 | 第40页 |
4.3.2 完善人口分布配套机制 | 第40-41页 |
4.3.3 创新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黑龙江省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中政府行为改进对策 | 第42-48页 |
5.1 强化区域经济科学布局引导人口流动 | 第42-43页 |
5.1.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人口流动 | 第42页 |
5.1.2 建设“龙江丝路带”带动人口集聚 | 第42-43页 |
5.1.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口流动 | 第43页 |
5.2 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 第43-44页 |
5.2.1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 第43-44页 |
5.2.2 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 第44页 |
5.2.3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 第44页 |
5.3 完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农业人口 | 第44-45页 |
5.3.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4-45页 |
5.3.2 完善收入分配公平制度 | 第45页 |
5.3.3 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 | 第45页 |
5.4 建立激励监督机制改进政府行为失范 | 第45-47页 |
5.4.1 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 | 第45-46页 |
5.4.2 建立严格的权力约束机制 | 第46页 |
5.4.3 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 | 第46-4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