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1.5.2 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 | 第23-30页 |
2.1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人口空间分布 | 第23页 |
2.1.2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 | 第23页 |
2.1.3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衡量标准 | 第23-25页 |
2.2 人口空间分布的公共政策 | 第25-27页 |
2.2.1 生态移民政策 | 第25-26页 |
2.2.2 人才政策 | 第26页 |
2.2.3 户籍政策 | 第26页 |
2.2.4 就业政策 | 第26-27页 |
2.3 公共政策对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作用 | 第27-28页 |
2.3.1 生态移民政策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 第27页 |
2.3.2 人才政策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布 | 第27页 |
2.3.3 户籍政策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 | 第27页 |
2.3.4 就业政策推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 第27-28页 |
2.4 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政策支持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2.4.1 政府规制理论 | 第28页 |
2.4.2 政策分析理论 | 第28-29页 |
2.4.3 适度人口理论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黑龙江省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公共政策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30-46页 |
3.1 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 第30-37页 |
3.1.1 人口空间分布均衡情况 | 第30-34页 |
3.1.2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情况 | 第34-37页 |
3.2 人口空间分布公共政策的现状 | 第37-39页 |
3.2.1 国家对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支持 | 第37-38页 |
3.2.2 黑龙江省对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支持 | 第38-39页 |
3.3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进程中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3.3.1 生态移民政策民主化程度低 | 第39-40页 |
3.3.2 人才政策体系不健全 | 第40-41页 |
3.3.3 户籍政策改革效果不明显 | 第41页 |
3.3.4 就业政策目标实现难度大 | 第41-43页 |
3.4 人口空间分布优化进程中公共政策问题的成因 | 第43-45页 |
3.4.1 生态移民政策公民参与渠道不完善 | 第43页 |
3.4.2 人才政策配套机制不完备 | 第43-44页 |
3.4.3 户籍政策主体行为效力不足 | 第44-45页 |
3.4.4 就业培训体系不健全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国内外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经验与借鉴 | 第46-51页 |
4.1 国外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经验 | 第46-47页 |
4.1.1 日本东京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小城市的都市圈政策 | 第46页 |
4.1.2 美国圣塔克拉拉县以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流入政策 | 第46页 |
4.1.3 英国德文郡积极的劳动力就业政策 | 第46-47页 |
4.2 国内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经验 | 第47-48页 |
4.2.1 吉林省人口空间分布生态化政策理念 | 第47页 |
4.2.2 山东省人口城镇化建设政策 | 第47-48页 |
4.2.3 湖南省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政策 | 第48页 |
4.3 国内外经验对黑龙江省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借鉴 | 第48-49页 |
4.3.1 引导人口向八大经济区和较大规模城镇流动政策 | 第48-49页 |
4.3.2 重视就业培训政策对劳动力就业的推动作用 | 第49页 |
4.3.3 加大产业政策调控力度 | 第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促进黑龙江省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公共政策建议 | 第51-58页 |
5.1 完善公民参与生态移民政策的渠道 | 第51-53页 |
5.1.1 夯实城乡社区公民参与基础 | 第51页 |
5.1.2 加强公民组织培育 | 第51-52页 |
5.1.3 有效推进公民网络参与 | 第52-53页 |
5.2 健全人才政策配套保障机制 | 第53-54页 |
5.2.1 优化企业人才引进机制 | 第53页 |
5.2.2 改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 | 第53-54页 |
5.2.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第54页 |
5.3 增强户籍政策主体行为效力 | 第54-56页 |
5.3.1 推进政策主体多元化 | 第54-55页 |
5.3.2 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沟通能力 | 第55页 |
5.3.3 提高政策主体的政策实施水平 | 第55-56页 |
5.4 建立健全的就业培训体系 | 第56-57页 |
5.4.1 提升就业培训体系的科学性 | 第56页 |
5.4.2 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管理和服务 | 第56-57页 |
5.4.3 落实产学联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方式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