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两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研究--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国外可以借鉴的经验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第17-18页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7页
        1.4.2 主要观点第17页
        1.4.3 创新之处第17-18页
    1.5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1 基本思路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6 小结第19-20页
2 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生态学理论基础第20-22页
        2.1.1 生态系统理论第20页
        2.1.2 生态潜力理论第20-21页
        2.1.3 自然资源论第21页
        2.1.4 生态价值论第21-22页
    2.2 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公共物品理论第22-23页
        2.2.2 外部性理论第23-24页
        2.2.3 机会成本理论第24-25页
    2.3 环境资源资本理论基础第25页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第25-26页
    2.5 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第26页
    2.6 小结第26-27页
3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相关者界定及利益补偿标准的确定第27-34页
    3.1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相关者界定第27-30页
        3.1.1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受体界定第27页
        3.1.2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主体界定第27页
        3.1.3 补偿主体与受体间的相互关系第27-30页
    3.2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第30-32页
        3.2.1 可再生资源的直接成本法第30-31页
        3.2.2 机会成本法第31-32页
    3.3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方式分析第32-33页
        3.3.1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方式概述第32页
        3.3.2 生态功能区利益补偿方式第32-33页
    3.4 小结第33-34页
4 三都水族自治县县情概况与经济发展现状第34-39页
    4.1 县情概况第34-35页
        4.1.1 地理情况第34页
        4.1.2 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第34-35页
        4.1.3 交通情况第35页
        4.1.4 人口状况第35页
    4.2 经济发展现状第35-37页
    4.3 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第37-38页
    4.4 小结第38-39页
5 三都县生态补偿模型构建第39-42页
    5.1 模型构建原则第39-40页
        5.1.1 科学性原则第39页
        5.1.2 客观性原则第39页
        5.1.3 系统性原则第39页
        5.1.4 可比性原则第39页
        5.1.5 可操作性原则第39-40页
    5.2 模型的设计思路第40-41页
    5.3 变量选择第41页
    5.4 小结第41-42页
6 量化分析第42-52页
    6.1 数据选取第42页
    6.2 数据的预处理第42-43页
    6.3 量化分析第43-51页
        6.3.1 财政收入第43-47页
        6.3.2 就业第47页
        6.3.3 生态补偿数量分析第47-51页
    6.4 小结第51-52页
7 政策建议第52-55页
    7.1 加大政策补偿力度第52页
    7.2 加大资金补偿力度第52-53页
    7.3 给予必要的实物补偿第53页
    7.4 给予必要的智力和技术补偿第53页
    7.5 给予必要的项目补偿第53页
    7.6 给予必要的产业补偿第53-54页
    7.7 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值线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槐叶萍对富营养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