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3-3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3-2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1.2.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2.2 土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2.3 基于能量理论的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1.2.4 结构损伤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2章 SSI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 | 第34-61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原型建筑结构概述 | 第34页 |
2.3 原型建筑结构的简化 | 第34-36页 |
2.4 材料的选择 | 第36-38页 |
2.5 动力相似关系的确定 | 第38-41页 |
2.6 土箱类型选择与模型制作 | 第41-46页 |
2.6.1 土箱类型的选择 | 第41-44页 |
2.6.2 试验模型的制作 | 第44-46页 |
2.7 测点布置与振动台性能 | 第46-48页 |
2.7.1 测点布置 | 第46页 |
2.7.2 振动台性能 | 第46-48页 |
2.8 加载工况与试验现象 | 第48-51页 |
2.8.1 加载工况 | 第48页 |
2.8.2 试验现象 | 第48-51页 |
2.9 两种体系试验模型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差异 | 第51-59页 |
2.9.1 模态分析 | 第51-54页 |
2.9.2 加速度时程分析 | 第54-55页 |
2.9.3 位移时程分析 | 第55-57页 |
2.9.4 层间剪力分析 | 第57页 |
2.9.5 动应变分析 | 第57-59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3章 SSI体系数值建模方法的研究 | 第61-86页 |
3.1 引言 | 第61页 |
3.2 数值建模 | 第61-73页 |
3.2.1 土体本构关系的模拟 | 第61-64页 |
3.2.2 结构构件模型及其本构关系的模拟 | 第64-65页 |
3.2.3 阻尼模型 | 第65-67页 |
3.2.4 桩-土接触面模拟 | 第67-68页 |
3.2.5 网格划分控制 | 第68-70页 |
3.2.6 人工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70页 |
3.2.7 数值建模流程与成果展示 | 第70-73页 |
3.3 数值分析计算方法 | 第73-75页 |
3.3.1 模态分析 | 第73-74页 |
3.3.2 非线性动力分析 | 第74-75页 |
3.4 原型建筑结构简化合理性分析 | 第75-78页 |
3.5 原始试验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78-85页 |
3.5.1 动力特性对比 | 第78-79页 |
3.5.2 动力响应对比 | 第79-8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4章 SSI效应对框筒结构地震能量响应的影响 | 第86-107页 |
4.1 引言 | 第86页 |
4.2 结构地震响应能量方程的推导 | 第86-89页 |
4.2.1 SSI体系动力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4.2.2 多自由度体系结构能量方程 | 第87-88页 |
4.2.3 试验模型质量、刚度和阻尼矩阵的确定 | 第88-89页 |
4.3 原始试验数据预处理 | 第89-96页 |
4.3.1 波形分析和频谱分析 | 第89-92页 |
4.3.2 基线漂移处理 | 第92-94页 |
4.3.3 平滑处理 | 第94-95页 |
4.3.4 数字滤波处理 | 第95-96页 |
4.4 地震动持时指标的确定 | 第96-98页 |
4.5 能量响应计算与分析 | 第98-104页 |
4.5.1 能量响应时程分析 | 第98页 |
4.5.2 结构动能与弹性应变能分析 | 第98-102页 |
4.5.3 结构阻尼与滞回耗能分析 | 第102页 |
4.5.4 土体阻尼耗能分析 | 第102-10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第5章 SSI效应对框筒结构地震整体损伤的影响 | 第107-124页 |
5.1 引言 | 第107页 |
5.2 小波理论 | 第107-115页 |
5.2.1 小波的由来 | 第107-108页 |
5.2.2 常用小波基函数[94] | 第108-111页 |
5.2.3 加窗Fourier变换与小波变换的区别 | 第111-112页 |
5.2.4 连续小波变换 | 第112-114页 |
5.2.5 离散小波变换 | 第114页 |
5.2.6 小波包变换 | 第114-115页 |
5.3 小波包能量与能量变异最值指数 | 第115-119页 |
5.3.1 小波包能量 | 第115-116页 |
5.3.2 能量变异最值指数 | 第116-119页 |
5.4 两种体系试验模型结构整体损伤差异 | 第119-122页 |
5.4.1 结构损伤识别步骤 | 第119页 |
5.4.2 小波包能量分析 | 第119页 |
5.4.3 结构整体损伤分析 | 第119-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6章 土体模型参数变化对SSI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24-146页 |
6.1 引言 | 第124页 |
6.2 土体厚度的改变 | 第124-132页 |
6.2.1 研究方案 | 第124页 |
6.2.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24-126页 |
6.2.3 结构动能与弹性应变能分析 | 第126-128页 |
6.2.4 结构阻尼与滞回耗能分析 | 第128-129页 |
6.2.5 土体阻尼耗能分析 | 第129-132页 |
6.3 土体直径的改变 | 第132-135页 |
6.3.1 研究方案 | 第132-133页 |
6.3.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33-134页 |
6.3.3 结构动能与弹性应变能分析 | 第134-135页 |
6.3.4 结构阻尼与滞回耗能分析 | 第135页 |
6.3.5 土体阻尼耗能分析 | 第135页 |
6.4 土体压缩模量的改变 | 第135-144页 |
6.4.1 研究方案 | 第135-136页 |
6.4.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136-139页 |
6.4.3 结构动能与弹性应变能分析 | 第139-140页 |
6.4.4 结构阻尼与滞回耗能分析 | 第140-142页 |
6.4.5 土体阻尼耗能分析 | 第142-14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46-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