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我国西部制造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发展陷阱”的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1-13页
        1.2.1 主要内容第11页
        1.2.2 技术路线图第11-12页
        1.2.3 主要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4-19页
    2.1 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2.2 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发展问题相关研究第15-17页
        2.2.1 相关的理论研究第15-16页
        2.2.2 相关的实证研究第16-17页
    2.3 “技术发展陷阱”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2.4 本章总结第18-19页
第三章 我国西部制造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与技术发展概况第19-27页
    3.1 西部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概况第19-22页
        3.1.1 国际生产网络的嵌入状况第19-20页
        3.1.2 国内生产网络的嵌入状况第20-21页
        3.1.3 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结构特征第21-22页
    3.2 制造业行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概况第22-24页
    3.3 西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发展概况第24-26页
    3.4 本章总结第26-27页
第四章 “技术发展陷阱”的识别第27-31页
    4.1 测算“技术发展陷阱”的理论分析第27页
    4.2 测算“技术发展陷阱”的实证分析第27-30页
        4.2.1 实证模型的建立第27-28页
        4.2.2 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第28页
        4.2.3 实证分析第28-30页
    4.3 本章总结第30-31页
第五章 “技术发展陷阱”产生机理:直接技术进步视角第31-40页
    5.1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理论分析第31-35页
        5.1.1 理论模型基本假设第31页
        5.1.2 理论模型均衡分析第31-33页
        5.1.3 直接技术进步机制分析第33-35页
    5.2 “技术发展陷阱”产生机理的实证分析第35-39页
        5.2.1 实证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5.2.2 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第36-37页
        5.2.3 实证分析第37-39页
    5.3 本章总结第39-40页
第六章 “技术发展陷阱”产生机理:间接技术进步视角第40-52页
    6.1 基于内生技术企业行为模型的理论分析第40-42页
        6.1.1 理论模型假设第40页
        6.1.2 理论模型设定第40-41页
        6.1.3 理论模型分析第41-42页
    6.2 “技术发展陷阱”产生机理的实证分析第42-51页
        6.2.1 三重分解全要素生产率第42-47页
        6.2.2 实证模型的建立第47页
        6.2.3 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第47-48页
        6.2.4 实证分析第48-51页
    6.3 本章总结第51-52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第52-55页
    7.1 研究结论第52-53页
    7.2 政策启示第53-54页
        7.2.1 政府层面第53页
        7.2.2 企业层面第53-54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0-61页
附录B (实证数据)第61-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碳纤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开放经济下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