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3 研究工作执行情况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标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 土壤中铜污染现状 | 第19-20页 |
2.4 铜对植物的毒害 | 第20-21页 |
2.5 植物对铜的耐受和富集 | 第21-22页 |
2.6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页 |
2.7 唇形科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铜处理下柠檬香蜂草的生长指标变化 | 第25-3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1.2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形态指标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3.2.2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26页 |
3.2.3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2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6-30页 |
3.3.1 柠檬香蜂草生物量变化 | 第26-27页 |
3.3.2 柠檬香蜂草株高与根长变化 | 第27-28页 |
3.3.3 柠檬香蜂草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28-30页 |
3.4 讨论 | 第30-31页 |
3.4.1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生物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2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株高与根长的影响 | 第31页 |
3.4.3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3.5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33-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4.1.3 抗氧化酶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4.1.4 MDA含量测定方法 | 第34页 |
4.1.5 SP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4.1.6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4.2.1 柠檬香蜂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4.2.2 柠檬香蜂草MDA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4.2.3 柠檬香蜂草SP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39页 |
4.3.1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4.3.2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MDA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3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SP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4.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铜处理下柠檬香蜂草对铜的耐受与富集 | 第41-4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5.1.2 实验设计 | 第41页 |
5.1.3 植物体内铜浓度测定方法 | 第41页 |
5.1.4 富集系数计算方法 | 第41页 |
5.1.5 耐性系数计算方法 | 第41页 |
5.1.6 转运系数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5.1.7 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42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5.2.1 柠檬香蜂草体内铜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5.2.2 柠檬香蜂草富集系数、耐性系数和转运系数的变化 | 第43页 |
5.2.3 柠檬香蜂草铜总累积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5.3 讨论 | 第44-45页 |
5.3.1 铜处理对柠檬香蜂草体内铜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5.3.2 柠檬香蜂草富集系数、耐性系数和转运系数变化 | 第44-45页 |
5.3.3 柠檬香蜂草铜总累计量的变化 | 第45页 |
5.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六章 铜处理下柠檬香蜂草的超微结构变化 | 第47-51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6.1.2 实验设计 | 第47页 |
6.1.3 TEM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6.2 结果 | 第48-49页 |
6.2.1 铜处理下柠檬香蜂草叶片、根系细胞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48-49页 |
6.3 讨论 | 第49-50页 |
6.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页 |
7.2 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A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