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1 土壤微生物研究概述 | 第9页 |
| 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第9-10页 |
| 1.2.3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2.4 土壤微生物与酶活的关系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2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生长季变化 | 第12-18页 |
| 2.1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12-13页 |
| 2.1.1 研究区概况 | 第12页 |
| 2.1.2 样地设置 | 第12页 |
| 2.1.3 样品采集 | 第12页 |
| 2.1.4 土壤酶活性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 2.1.5 数据分析 | 第13页 |
| 2.2 结果分析 | 第13-16页 |
| 2.2.1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 2.2.2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生长季变化 | 第14-16页 |
| 2.2.3 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第1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 2.3.1 空间位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 2.3.2 降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7页 |
| 2.3.3 土壤酶活性的生长季变化 | 第17页 |
| 2.3.4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第17-18页 |
| 3 降水变化驱动下红松阔叶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 第18-24页 |
| 3.1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18-19页 |
| 3.1.1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 3.1.2 样地设置 | 第18页 |
| 3.1.3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 3.1.4 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实验方法 | 第18页 |
| 3.1.5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 3.2 结果分析 | 第19-22页 |
| 3.2.1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 | 第19页 |
| 3.2.2 样品的T-RFLP图谱分析 | 第19-20页 |
| 3.2.3 土壤真菌主成分分析 | 第20-21页 |
| 3.2.4 土壤真菌典型对应分析(CCA) | 第21-2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3.1 降水变化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22页 |
| 3.3.2 真菌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性 | 第22-23页 |
| 3.3.3 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23-24页 |
| 4 降水变化驱动下红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 第24-31页 |
| 4.1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 4.1.1 研究区概况 | 第24页 |
| 4.1.2 样地设置 | 第24页 |
| 4.1.3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 4.1.4 Biolog生态板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4.1.5 Biolog生态板数据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4.2 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 4.2.1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利用全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 | 第25-26页 |
| 4.2.2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 第26页 |
| 4.2.3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强度 | 第26-27页 |
| 4.2.4 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主成分分析 | 第27-29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4.3.1 不同降水条件下AWCD值的空间异质性 | 第29页 |
| 4.3.2 不同降水条件下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响应变化 | 第29-30页 |
| 4.3.3 不同降水条件下微生物代谢的空间异质性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 附录 | 第37-3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