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导言第7-11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1.1 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必要性第7页
        1.1.2 研究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意义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8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8-9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9-10页
    1.4 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0-1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0页
        1.4.2 创新之处第10-11页
2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概述第11-15页
    2.1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界定第11-12页
        2.1.1 合适成年人的概念界定第11页
        2.1.2 对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界定第11-12页
    2.2 合适成年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比较第12-13页
        2.2.1 合适成年人与法定代理人第12页
        2.2.2 合适成年人与代理律师第12-13页
    2.3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价值第13-15页
        2.3.1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第13-14页
        2.3.2 促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的完善第14-15页
3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在我国的移植与本土化第15-19页
    3.1 盘龙模式第15-16页
        3.1.1 起源与发展第15页
        3.1.2 运行模式与特点第15-16页
    3.2 上海模式第16页
        3.2.1 起源与发展第16页
        3.2.2 运行模式与特点第16页
    3.3 同安模式第16-17页
        3.3.1 起源与发展第16页
        3.3.2 运行模式与特点第16-17页
    3.4 三种模式之间的差异第17页
    3.5 三种模式的成效与问题第17-19页
        3.5.1 三种模式的成效第17-18页
        3.5.2 三种模式的问题第18-19页
4 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具体设计第19-25页
    4.1 合适成年人的范围第19-20页
        4.1.1 我国法律规定的合适成年人范围第19页
        4.1.2 本文观点第19-20页
    4.2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适用对象第20页
        4.2.1 适用对象的分类第20页
        4.2.2 本文观点第20页
    4.3 未成年人对合适成年人的拒绝权与选择权第20-21页
        4.3.1 未成年人对合适成年人的拒绝权第20-21页
        4.3.2 未成年人对合适成年人的选择权第21页
        4.3.3 本文观点第21页
    4.4 合适成年人的职责第21-22页
    4.5 合适成年人参与的阶段第22-23页
        4.5.1 实践中的几种不同观点第22页
        4.5.2 本文观点第22-23页
    4.6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启动主体第23页
        4.6.1 实践做法第23页
        4.6.2 本文观点第23页
    4.7 相关配套设施第23-25页
        4.7.1 组织建设第23-24页
        4.7.2 经费保障第24-25页
5 关于建立合适成年人组织的初步设想第25-27页
    5.1 设立合适成年人组织公益基金的可能性第25页
    5.2 合适成年人组织公益基金的运作方式第25-27页
6 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27-28页
    6.1 规范基金会的相关法律第27页
    6.2 完善看守所会见制度第27页
    6.3 明确违反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第27-28页
结语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致谢第30页

论文共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案的法律思考
下一篇:侦查权的宪法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