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迁移规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浮游植物研究概述第10-11页
    1.3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第11-14页
        1.3.1 光照第11-12页
        1.3.2 温度第12页
        1.3.3 营养盐第12页
        1.3.4 浮游动物及鱼类的牧食第12-13页
        1.3.5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其他因子第13-14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2.1 研究地概况第16页
    2.2 采样点分布第16-17页
    2.3 采样时间及频率第17页
    2.4 样品的采集第17-18页
        2.4.1 水质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第18页
        2.4.2 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及鉴定第18页
    2.5 分析方法第18-21页
        2.5.1 浮游植物丰度的计算第18-19页
        2.5.2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计算第19页
        2.5.3 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度的计算第19-20页
        2.5.4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20-21页
第三章 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第21-31页
    3.1 入库河流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第21-25页
        3.1.1 入库河流TN浓度的季节变化第21-23页
        3.1.2 入库河流TP浓度的季节变化第23-25页
    3.2 库中水质指标的时空分布第25-31页
        3.2.1 库中各站点水深变化第25页
        3.2.2 TN浓度的时空分布第25-26页
        3.2.3 TP浓度的时空分布第26-27页
        3.2.4 NH_4~+浓度的时空分布第27-28页
        3.2.5 N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第28-29页
        3.2.6 PO_4~-浓度的时空分布第29-31页
第四章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第31-60页
    4.1 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第31-33页
        4.1.1 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第31-32页
        4.1.2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第32-33页
    4.2 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第33-41页
        4.2.1 浮游植物门类丰度比重的季节变化第33-35页
        4.2.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第35-41页
            4.2.2.1 浮游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季节变化第35-39页
            4.2.2.2 浮游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季节变化第39-41页
    4.3 叶绿素 ɑ 的季节变化第41-46页
        4.3.1 叶绿素 ɑ 在水平方向上的季节变化第42-44页
        4.3.2 叶绿素 ɑ 在垂直方向上的季节变化第44-46页
    4.4 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季节变化第46-49页
    4.5 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第49-51页
    4.6 浮游植物季节变化和环境因子的CCA分析第51-56页
        4.6.1 表层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CCA分析第52-53页
        4.6.2 中层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CCA分析第53-54页
        4.6.3 底层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CCA分析第54-56页
    4.7 讨论第56-58页
        4.7.1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第56页
        4.7.2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第56-57页
        4.7.3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7-58页
    4.8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第60-74页
    5.1 丰水期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第60-63页
        5.1.1 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的昼夜变化第60-61页
        5.1.2 丰水期浮游植物叶绿素 ɑ 的昼夜变化第61-63页
    5.2 枯水期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第63-66页
        5.2.1 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的昼夜变化第63-64页
        5.2.2 枯水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昼夜变化第64-66页
    5.3 浮游植物群落昼夜变化和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第66-69页
        5.3.1 丰水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第66-68页
        5.3.2 枯水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第68-69页
    5.4 讨论第69-72页
        5.4.1 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第69-70页
        5.4.2 丰水期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规律第70-71页
        5.4.3 枯水期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规律第71-72页
    5.5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读研期间参加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菌株Y4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氧化损伤和光合抑制
下一篇: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两种典型植被的主要蒸散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