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情报学、情报工作论文--情报资料的处理论文--情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基于引文分析的中国ISLS领域对外知识流动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目的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9-11页
        1.2.1 知识流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外研究趋势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1-12页
    1.5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概述第13-23页
    2.1 知识流动相关理论第13-16页
        2.1.1 知识转移过程分析第13-14页
        2.1.2 知识转化过程分析第14-15页
        2.1.3 知识流动过程分析第15-16页
    2.2 知识影响力测度方法第16-17页
        2.2.1 知识转移率计算第16页
        2.2.2 知识转化贡献率计算第16-17页
        2.2.3 知识影响力计算第17页
    2.3 主题演变分析方法第17-22页
        2.3.1 主题演变过程第17-18页
        2.3.2 LDA模型简介第18-20页
        2.3.3 最优主题数目确定第20-21页
        2.3.4 文本分类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中国ISLS领域国际知识影响力分析第23-31页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3-24页
    3.2 知识转移率分析第24-26页
    3.3 知识转化贡献率分析第26-28页
    3.4 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知识影响力分析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4章 中国ISLS领域对美韩两国的知识流动分析第31-39页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1页
    4.2 主题提取与主题数目确定第31-32页
    4.3 中国ISLS领域对美韩两国知识转移的主题分布第32-35页
        4.3.1 中国ISLS领域对美国知识转移的主题分布第32-33页
        4.3.2 中国ISLS领域对韩国知识转移的主题分布第33-35页
    4.4 美韩两国知识转化后的主题分布第35-37页
        4.4.1 美国知识转化后的主题分布第35-36页
        4.4.2 韩国知识转化后的主题分布第36-37页
    4.5 美韩两国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主题分布对比第37页
    4.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5章 我国ISLS领域国际知识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第39-43页
    5.1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应对策略第39-40页
        5.1.1 图书情报学院的应对策略第39-40页
        5.1.2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第40页
    5.2 学术期刊数据库厂商的应对策略第40-41页
    5.3 期刊杂志社的应对策略第41-42页
    5.4 学术人员的应对策略第42-4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3-45页
    6.1 研究总结第43-44页
    6.2 研究不足第44页
    6.3 研究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9页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面向阅读障碍症群体的推广服务模型构建--基于阅读脑机制分析
下一篇:贵州省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1998-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