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下美国制造业回流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 第12页 |
1.1.2 产业空心化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3 金融危机与全球价值链重构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3.1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美国制造业回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全球价值链的理论与实践 | 第21-27页 |
2.1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 | 第21-23页 |
2.1.1 全球价值链的兴起 | 第21-22页 |
2.1.2 全球价值链的深化 | 第22-23页 |
2.2 全球价值链形成与国际分工的变化 | 第23-27页 |
2.2.1 全球价值链形成之前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2.2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国际分工的转变 | 第25-27页 |
第3章 全球价值链重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 第27-35页 |
3.1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特征 | 第27-29页 |
3.1.1 区域生产网络的强化 | 第27-28页 |
3.1.2 全球价值链环节发生转变 | 第28-29页 |
3.1.3 新兴国家的角色转变 | 第29页 |
3.2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驱动力量 | 第29-35页 |
3.2.1 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之中 | 第30页 |
3.2.2 制造业成本此消彼涨 | 第30-32页 |
3.2.3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 第32-33页 |
3.2.4 全球消费变迁 | 第33-35页 |
第4章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现状 | 第35-45页 |
4.1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举措 | 第35-38页 |
4.1.1 技术创新政策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 第36-37页 |
4.1.2 能源和人才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 | 第37页 |
4.1.3 改善投资环境政策招商引资 | 第37-38页 |
4.2 制造业回流的效果 | 第38-41页 |
4.2.1 回流趋势初露端倪 | 第38-39页 |
4.2.2 美国制造成本得到改善 | 第39-40页 |
4.2.3 对外出口迅速恢复 | 第40-41页 |
4.3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产业与地区特征 | 第41-45页 |
4.3.1 回流的行业分布与技术构成分析 | 第41-43页 |
4.3.2 制造业回流的地区分布特征 | 第43-45页 |
第5章 美国制造业回流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分析 | 第45-49页 |
5.1 巩固美国全球价值链高端地位 | 第45-46页 |
5.1.1 重塑全球资本格局 | 第45页 |
5.1.2 提高美国的研发优势 | 第45-46页 |
5.1.3 设置技术壁垒和竞争壁垒 | 第46页 |
5.2 全球价值链由链状向网状过渡 | 第46-49页 |
5.2.1 近岸生产打造一体化生产网络 | 第46-48页 |
5.2.2 区域生产网络之间竞争加剧 | 第48-49页 |
第6章 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演变分析 | 第49-58页 |
6.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49-53页 |
6.1.1 研究方法 | 第49-52页 |
6.1.2 数据来源 | 第52-53页 |
6.1.3 所用软件 | 第53页 |
6.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6.2.1 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分解 | 第53-54页 |
6.2.2 美国基本分工地位的判断 | 第54-55页 |
6.2.3 基于GVC地位指数的分析 | 第55-56页 |
6.2.4 美国区域化的程度测量 | 第56-58页 |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8-60页 |
7.1 结论 | 第58页 |
7.2 启示 | 第58-60页 |
7.2.1 推动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 | 第58-59页 |
7.2.2 新技术革命中做好弯道超车 | 第59页 |
7.2.3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内价值链重构并行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