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北京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及其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第9-14页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概述第9-11页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第9-10页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传播第10页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第10-11页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方法第11-13页
        2.1 病原学诊断第11页
            2.1.1 病毒的分离鉴定第11页
            2.1.2 包涵体检查第11页
            2.1.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11页
        2.2 血清学诊断第11-12页
            2.2.1 间接血凝试验第11-12页
            2.2.2 中和试验第12页
            2.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12页
            2.2.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12页
        2.3 胶体金技术第12-13页
    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北京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第14-18页
    1 材料第14页
        1.1 血清样品第14页
        1.2 主要试剂第14页
        1.3 主要仪器第14页
    2 方法第14页
        2.1 试验方法第14页
        2.2 统计方法第1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4-16页
        3.1 北京地区IBR血清学调查第14-15页
        3.2 卡方检验第15页
        3.3 北京地区IBR流行趋势第15-16页
    4 讨论第16-18页
第三章 IBR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18-38页
    1 材料第18-19页
        1.1 病毒和细胞第18页
        1.2 血清和抗体第18页
        1.3 主要试剂第18页
        1.4 主要仪器第18页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18-19页
    2 方法第19-24页
        2.1 IBRV抗原的制备第19-21页
            2.1.1 病毒的增值第19页
            2.1.2 IBRV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第19-20页
            2.1.3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20页
            2.1.4 中和试验第20-21页
            2.1.5 病毒的纯化第21页
        2.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21-24页
            2.2.1 间接ELISA操作程序第21-22页
            2.2.2 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第22页
            2.2.3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第22页
            2.2.4 血清稀释液的确定第22页
            2.2.5 血清作用时间的确定第22页
            2.2.6 HRP-兔抗牛Ig G稀释液的确定第22页
            2.2.7 HRP-兔抗牛Ig G稀释度的确定第22-23页
            2.2.8 HRP-兔抗牛Ig G作用时间的确定第23页
            2.2.9 显色时间的确定第23页
            2.2.10 间接ELISA阴、阳性血清临界值的确定第23页
            2.2.11 特异性试验第23页
            2.2.12 敏感性试验第23页
            2.2.13 重复性试验第23页
            2.2.14 间接ELISA与IDEXX试剂盒的对比试验第23-24页
            2.2.15 间接ELISA与中和试验对比试验第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36页
        3.1 IBRV抗原的制备第24-26页
            3.1.1 病毒接种第24页
            3.1.2 IBRV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第24-25页
            3.1.3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25-26页
            3.1.4 中和试验第26页
            3.1.5 纯化病毒含量测定第26页
        3.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26-36页
            3.2.1 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第26-27页
            3.2.2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第27页
            3.2.3 血清稀释液的确定第27-28页
            3.2.4 血清作用时间的确定第28-29页
            3.2.5 HRP-兔抗牛Ig G稀释液的确定第29页
            3.2.6 HRP-兔抗牛Ig G稀释倍数的确定第29-30页
            3.2.7 HRP-兔抗牛Ig G作用时间的确定第30-31页
            3.2.8 显色时间的确定第31页
            3.2.9 间接ELISA阴、阳性血清临界值的确定第31-32页
            3.2.10 特异性试验第32-33页
            3.2.11 敏感性试验第33页
            3.2.12 重复性试验第33-34页
            3.2.13 间接ELISA与IDEXX试剂盒对比试验第34页
            3.2.14 间接ELISA与中和试验对比试验第34-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4.1 ELISA包被抗原的选择第36-37页
        4.2 封闭液的选择第37-38页
        4.3 HRP-兔抗牛Ig G稀释液的选择第38页
        4.4 间接ELISA与IDEXX试剂盒的比较第38页
        4.5 间接ELISA与中和试验的比较第38页
结论第38-39页
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附录 1第44-46页
附录 2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hhdA基因克隆表达和免疫保护效力研究
下一篇:油茶果与花苞生物力学测量系统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