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小球在自组装过程中的形态演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两亲性分子自组装 | 第9-13页 |
1.2.1 自组装的基本原理 | 第10页 |
1.2.2 分子自组装技术分类 | 第10-13页 |
1.3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13-21页 |
1.3.1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 第14-19页 |
1.3.2 不同系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9-21页 |
1.4 多尺度粗粒化模型概述 | 第21-24页 |
1.4.1 多尺度粗粒化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两组分磷脂小球在水中的自组装研究 | 第26-46页 |
2.1 研究背景及初始体系建立的基本思想 | 第26-27页 |
2.2 CGMD 模型和方法 | 第27-32页 |
2.2.1 CGMD 力场的选取及粗粒化模型 | 第27-28页 |
2.2.2 初始体系的构建 | 第28-30页 |
2.2.3 模拟实验 | 第30-32页 |
2.3 模拟的结果和讨论 | 第32-45页 |
2.3.1 自组装形成囊泡 | 第34-39页 |
2.3.2 双分子层结构 | 第39-43页 |
2.3.3 自组装形成笼型结构 | 第43-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单组份DPPC 磷脂小球在水中的自组装 | 第46-60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6-47页 |
3.1.1 计算机模拟DPPC 磷脂小球自组装 | 第46页 |
3.1.2 Helfrich 膜弹性理论简介 | 第46-47页 |
3.2 模型和方法 | 第47-49页 |
3.2.1 模型及初始体系的建立 | 第47-48页 |
3.2.2 模拟实验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3.1 平衡态能量及结构分析 | 第49-53页 |
3.3.2 磷脂小球演化形态的数学模型 | 第53-55页 |
3.3.3 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的讨论 | 第55-58页 |
3.3.4 囊泡形态研究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4.1 总结 | 第60-61页 |
4.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