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7页 |
1.1.1 车联网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1.2 OFDM同步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1.3 OFDM信道估计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车联网系统主要原理及关键技术 | 第19-34页 |
2.1 车联网系统架构 | 第19-20页 |
2.2 WAVE协议栈 | 第20-22页 |
2.2.1 IEEE802.11p协议 | 第20-21页 |
2.2.2 IEEE802.11p标准物理层帧结构 | 第21-22页 |
2.2.3 基于IEEE802.11p协议的车联网系统基带设计 | 第22页 |
2.3 OFDM技术 | 第22-26页 |
2.3.1 OFDM调制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3.2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 第24-25页 |
2.3.3 OFDM系统技术特点 | 第25-26页 |
2.4 OFDM同步误差影响分析 | 第26-33页 |
2.4.1 符号定时同步偏差的影响 | 第26-30页 |
2.4.2 载波频率偏差的影响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训练符号的OFDM同步技术研究 | 第34-52页 |
3.1 Schmidl&Cox同步算法 | 第34-41页 |
3.1.1 Schmidl&Cox训练序列结构 | 第34-35页 |
3.1.2 Schmidl&Cox符号定时同步算法 | 第35-39页 |
3.1.3 Schmidl&Cox载波频偏同步算法 | 第39-41页 |
3.2 Minn同步算法研究 | 第41-47页 |
3.2.1 Minn1符号定时同步算法 | 第41-43页 |
3.2.2 Minn2符号定时同步算法 | 第43-47页 |
3.3 Park同步算法 | 第47-50页 |
3.3.1 Park同步算法训练符号结构 | 第47-48页 |
3.3.2 Park符号定时同步算法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CAZAC序列的改进时频同步方案 | 第52-66页 |
4.1 训练符号结构 | 第52-56页 |
4.1.1 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 | 第52-55页 |
4.1.2 基于CAZAC序列的新训练符号结构 | 第55-56页 |
4.2 基于新训练符号的定时同步算法 | 第56-61页 |
4.2.1 定时度量函数计算 | 第56-57页 |
4.2.2 符号定时估计性能仿真 | 第57-61页 |
4.3 基于新训练符号的载波同步算法 | 第61-65页 |
4.3.1 小数倍频偏估计 | 第61-62页 |
4.3.2 整数倍频偏估计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导频辅助的信道估计技术研究 | 第66-89页 |
5.1 导频结构 | 第66-69页 |
5.1.1 块状导频 | 第66-67页 |
5.1.2 梳状导频 | 第67-68页 |
5.1.3 格状导频 | 第68-69页 |
5.2 导频位置信道估计算法 | 第69-75页 |
5.2.1 频域最小二乘法LS | 第70-71页 |
5.2.2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MMSE | 第71-74页 |
5.2.3 基于DFT的信道估计技术 | 第74-75页 |
5.3 数据位置信道插值算法 | 第75-76页 |
5.3.1 线性插值 | 第75-76页 |
5.3.2 三次样条插值 | 第76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76-88页 |
5.4.1 低、高速环境下导频结构对比仿真分析 | 第77-79页 |
5.4.2 导频位置不同估计算法对比仿真分析 | 第79-80页 |
5.4.3 数据位置不同插值算法对比仿真分析 | 第80-81页 |
5.4.4 不同速度对各导频结构性能影响仿真分析 | 第81-85页 |
5.4.5 不同导频间隔对格状导频结构性能影响仿真分析 | 第85-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9-9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7页 |